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9 | 下载12

目的研究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干细胞动员时干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变化,从黏附分子角度说明G-CSF的动员机制.方法将重组人G-CSF(惠尔血)或生理盐水注射于小鼠皮下,每日两次,连续7 d,收集G-CSF使用前后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计数外周血Sca-1+干细胞数目和骨髓有核细胞数,同时分别检测细胞表面CD49d、CD44的表达和干细胞与骨髓基质蛋白黏附能力的变化.结果重组人G-CSF对小鼠有和人类相似的动员作用,使用G-CSF 7 d后外周血Sca-1+细胞数增高近2倍,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下降,同时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49d表达以及细胞黏附能力都有所下降,而对照组无类似现象.结论G-CSF可能通过降低某些黏附分子的表达,削弱造血细胞与骨髓基质的黏附而产生动员效果.

作者:陈彤;谢毅

来源: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2 年 29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9 | 下载:12
作者:
陈彤;谢毅
来源: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2 年 29卷 3期
标签:
造血干细胞 黏附分子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目的研究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干细胞动员时干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变化,从黏附分子角度说明G-CSF的动员机制.方法将重组人G-CSF(惠尔血)或生理盐水注射于小鼠皮下,每日两次,连续7 d,收集G-CSF使用前后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计数外周血Sca-1+干细胞数目和骨髓有核细胞数,同时分别检测细胞表面CD49d、CD44的表达和干细胞与骨髓基质蛋白黏附能力的变化.结果重组人G-CSF对小鼠有和人类相似的动员作用,使用G-CSF 7 d后外周血Sca-1+细胞数增高近2倍,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下降,同时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49d表达以及细胞黏附能力都有所下降,而对照组无类似现象.结论G-CSF可能通过降低某些黏附分子的表达,削弱造血细胞与骨髓基质的黏附而产生动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