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83 | 下载8

目的观察应用抗坏血酸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并与经静脉途径补充抗坏血酸进行比较.方法 (1)单次透析:8例MHD患者进行3次透析,每次为一组,分别为①对照组(control);②静脉抗坏血酸(iv-AA)组;③透析液抗坏血酸(D-AA)组:使用含抗坏血酸2 g/L的浓缩酸性透析液(A液).每小时取血标本测定血浆总抗坏血酸(TAA)、脱氢型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DHAA/TAA)、维生素E(VitE)、血浆与红细胞丙二醛(MDA).(2) 抗坏血酸透析4周:23名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试验组 (n=11,使用含抗坏血酸0.8 g/L的浓缩A液).检测两组对象试验前、4周后的上述氧化应激指标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级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蛋白(SF)、血液学指标.结果 (1) 透析过程中对照组血浆TAA水平逐渐降低,血浆MDA值升高[透析后(8.47±3.45) μmol/L vs 透析前(5.12 ±1.15) μmol/L,P<0.05].静脉注射抗坏血酸后血浆TAA呈现浓度峰值而DHAA/TAA相应降低,随即TAA下降,至透析结束时回复至透前水平.D-AA组中血浆TAA水平基本保持稳定,近透析结束时血浆VitE略升高[透析后(26.7±2.8) μmol/L vs 透析前(22.4±0.9) μmol/L,P<0.001].(2) 观察4周后试验组的血浆TAA水平增高[试验后(83.8±56.5) μm

作者:丁峰;施雪枫;顾勇;朱秋毓;薛骏;林善锬

来源: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6 年 33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83 | 下载:8
作者:
丁峰;施雪枫;顾勇;朱秋毓;薛骏;林善锬
来源: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6 年 33卷 2期
标签:
血液透析 氧化应激 抗坏血酸
目的观察应用抗坏血酸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并与经静脉途径补充抗坏血酸进行比较.方法 (1)单次透析:8例MHD患者进行3次透析,每次为一组,分别为①对照组(control);②静脉抗坏血酸(iv-AA)组;③透析液抗坏血酸(D-AA)组:使用含抗坏血酸2 g/L的浓缩酸性透析液(A液).每小时取血标本测定血浆总抗坏血酸(TAA)、脱氢型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DHAA/TAA)、维生素E(VitE)、血浆与红细胞丙二醛(MDA).(2) 抗坏血酸透析4周:23名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试验组 (n=11,使用含抗坏血酸0.8 g/L的浓缩A液).检测两组对象试验前、4周后的上述氧化应激指标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级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蛋白(SF)、血液学指标.结果 (1) 透析过程中对照组血浆TAA水平逐渐降低,血浆MDA值升高[透析后(8.47±3.45) μmol/L vs 透析前(5.12 ±1.15) μmol/L,P<0.05].静脉注射抗坏血酸后血浆TAA呈现浓度峰值而DHAA/TAA相应降低,随即TAA下降,至透析结束时回复至透前水平.D-AA组中血浆TAA水平基本保持稳定,近透析结束时血浆VitE略升高[透析后(26.7±2.8) μmol/L vs 透析前(22.4±0.9) μmol/L,P<0.001].(2) 观察4周后试验组的血浆TAA水平增高[试验后(83.8±56.5) 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