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87 | 下载25

目的 评价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电位P300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应用加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的质量(STROBE)为参照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1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研究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3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行Meta分析.随机效应合并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波幅低于正常对照组[总效应Z=7.98,合并SMD=-0.937,95%CI( -1.167~ -0.706),P<0.000 01],潜伏期大于正常对照组[总效应Z=7.69,合并SMD=0.969,95%CI(0.722~1.215),P<0.00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合并效应结果稳定性均较好.Meta回归显示波幅与检验仪器(P=0.036)有关,而潜伏期可能与是否用药(P=0.099)有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电位P300异常,表现为波幅降低和潜伏期延长,两个指标的稳定性均较好.

作者:蔡亦蕴;苏亮;施慎逊

来源: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 年 12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87 | 下载:25
作者:
蔡亦蕴;苏亮;施慎逊
来源: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 年 12卷 4期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事件相关电位,P300 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电位P300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应用加强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的质量(STROBE)为参照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1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研究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3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进行Meta分析.随机效应合并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波幅低于正常对照组[总效应Z=7.98,合并SMD=-0.937,95%CI( -1.167~ -0.706),P<0.000 01],潜伏期大于正常对照组[总效应Z=7.69,合并SMD=0.969,95%CI(0.722~1.215),P<0.00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合并效应结果稳定性均较好.Meta回归显示波幅与检验仪器(P=0.036)有关,而潜伏期可能与是否用药(P=0.099)有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电位P300异常,表现为波幅降低和潜伏期延长,两个指标的稳定性均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