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47 | 下载0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了大鼠脊髓白质后索内的P物质(SP)受体(SPR)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联系.结果表明,脊髓白质后索内存在SPR阳性神经元,它们的胞体较小,常集中在两侧后索的中线上,呈三角形、圆形和多极形;它们的短树突在胞体周围呈放射状,但向后索表面行走的树突较直,且可达脊髓表面;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这些SPR阳性神经元呈NeuN阳性,但GFAP呈阴性;它们的胞体及其突起与SP、谷氨酸脱羧酶(GAD)、脑啡肽(ENK)和5-HT阳性纤维及终末形成紧密接触.上述结果说明脊髓白质后索内存在神经元,且呈SPR阳性;这些SPR阳性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多种来源神经信号的调控.

作者:吴利平;王文;李辉;张华;黄晨;李云庆

来源: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8 年 24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47 | 下载:0
作者:
吴利平;王文;李辉;张华;黄晨;李云庆
来源: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8 年 24卷 1期
标签:
P物质 P物质受体 脊髓白质 后索 大鼠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了大鼠脊髓白质后索内的P物质(SP)受体(SPR)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征及其联系.结果表明,脊髓白质后索内存在SPR阳性神经元,它们的胞体较小,常集中在两侧后索的中线上,呈三角形、圆形和多极形;它们的短树突在胞体周围呈放射状,但向后索表面行走的树突较直,且可达脊髓表面;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这些SPR阳性神经元呈NeuN阳性,但GFAP呈阴性;它们的胞体及其突起与SP、谷氨酸脱羧酶(GAD)、脑啡肽(ENK)和5-HT阳性纤维及终末形成紧密接触.上述结果说明脊髓白质后索内存在神经元,且呈SPR阳性;这些SPR阳性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到多种来源神经信号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