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68 | 下载0

目的:利用RetroBeads逆向示踪荧光微粒介导的逆行性示踪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小鼠蓝斑(LC)内传出至前扣带回皮质(ACC)的神经元形态及分布特点.方法:于成年雄性C57小鼠的左侧ACC注射含红色荧光微粒的RetroBeads,动物存活一周后灌注取材.并结合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特异性标记LC内的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LC内RetroBeads逆行性标记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特点;并记录TH阳性NE能神经元与逆行标记神经元之间的共存情况.结果:将含红色荧光微粒的RetroBeads注入小鼠左侧的ACC后,可以观察到双侧LC内均存在逆标的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蓝斑的背外侧部,以同侧为主,且由吻侧至尾侧逐渐减少.利用TH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到LC内存在密集分布的TH阳性神经元,且90.3%的RetroBeads标记的神经元呈现TH阳性,证实了LC内TH阳性神经元向ACC的传出投射.结论:小鼠LC内的NE能神经元存在向双侧ACC的投射,该投射通路可能对疼痛和瘙痒在内的感觉的调节及相关情绪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作者:邢珂珂;曹鹏;陈涛

来源:神经解剖学杂志 2020 年 36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68 | 下载:0
作者:
邢珂珂;曹鹏;陈涛
来源: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20 年 36卷 5期
标签:
蓝斑 前扣带回 逆行性示踪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小鼠
目的:利用RetroBeads逆向示踪荧光微粒介导的逆行性示踪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小鼠蓝斑(LC)内传出至前扣带回皮质(ACC)的神经元形态及分布特点.方法:于成年雄性C57小鼠的左侧ACC注射含红色荧光微粒的RetroBeads,动物存活一周后灌注取材.并结合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特异性标记LC内的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LC内RetroBeads逆行性标记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特点;并记录TH阳性NE能神经元与逆行标记神经元之间的共存情况.结果:将含红色荧光微粒的RetroBeads注入小鼠左侧的ACC后,可以观察到双侧LC内均存在逆标的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蓝斑的背外侧部,以同侧为主,且由吻侧至尾侧逐渐减少.利用TH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到LC内存在密集分布的TH阳性神经元,且90.3%的RetroBeads标记的神经元呈现TH阳性,证实了LC内TH阳性神经元向ACC的传出投射.结论:小鼠LC内的NE能神经元存在向双侧ACC的投射,该投射通路可能对疼痛和瘙痒在内的感觉的调节及相关情绪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