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99 | 下载53

目的:探索白杨素(Chrys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通过噻唑兰比色法(MTT比色法)检测白杨素对谷氨酸神经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白杨素诱导后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相关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体内药效学评价采用脑中动脉阻断法构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对白杨素体内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进行评价.体内评价指标包括: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含水量,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水平.结果:白杨素对正常PC12细胞在实验浓度条件下未表现出细胞毒性,且在谷氨酸(10 mM)损伤模型中白杨素(药物浓度为10μM)对损伤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白杨素诱导MSC后不同时间细胞表面神经标志性蛋白:神经生长因子(NGF)、半乳糖神经酰胺(GalC)、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波形蛋白(Vimentin)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白杨素给药组改善了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了缺血半暗带损伤情况,上调了大鼠脑组织的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蛋白的表达.结论:白杨素可通过上调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

作者:王叶叶;江羽;梁晨;石峥;谭睿

来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 年 21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99 | 下载:53
作者:
王叶叶;江羽;梁晨;石峥;谭睿
来源: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 年 21卷 4期
标签:
白杨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目的:探索白杨素(Chrys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实验通过噻唑兰比色法(MTT比色法)检测白杨素对谷氨酸神经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白杨素诱导后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相关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体内药效学评价采用脑中动脉阻断法构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对白杨素体内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进行评价.体内评价指标包括: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含水量,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水平.结果:白杨素对正常PC12细胞在实验浓度条件下未表现出细胞毒性,且在谷氨酸(10 mM)损伤模型中白杨素(药物浓度为10μM)对损伤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白杨素诱导MSC后不同时间细胞表面神经标志性蛋白:神经生长因子(NGF)、半乳糖神经酰胺(GalC)、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波形蛋白(Vimentin)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白杨素给药组改善了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了缺血半暗带损伤情况,上调了大鼠脑组织的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蛋白的表达.结论:白杨素可通过上调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