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小针刀综合治疗对膝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并从生物力学平衡和炎性反应因子两个方面探析小针刀的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针灸科、骨科门诊部和住院部就诊的膝关节炎患者60例,以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玻璃酸钠注射液注入膝关节腔内治疗,针刀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针刀治疗。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评价小针刀对膝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以生存质量量表-36(Items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cale-36,SF-36)评估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通过测量股骨角、胫骨角、股胫角、LT/LP 值(髌韧带的长度(LT)与髌骨最大对角线长度(LP)的比值)和 LT/HI 值(髌韧带的长度(LT)与胫骨切迹高度(HI)的比值),分析小针刀治疗后对膝关节生物力学平衡的影响,同时结合检测膝关节腔积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表达情况,协同探讨小针刀治疗膝关节炎的机制。结果:针刀组治疗后 VAS 评分低于治疗前(t =-9.063,P =0.001<0.05);与对照组相比,针刀组评分较低(t=-7.811,P =0.003<0.05)。治疗后,针刀组 SF-36
作者:李刚;朱彬;李香;陈谐
来源:世界中医药 2016 年 11卷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