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91 | 下载19

"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实践普遍现象,"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着手,基于疗效,既横向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更纵向观察治疗前后的"方-证"效应异同与内在机制,是揭示基本证候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正虚血瘀"是慢性肝、肺、肾疾病的病机特点,存在"异病同治"补虚化瘀的理论基础,且存在方-证效应的物质基础.病证结合、精准治疗、改善预后是器官纤维化疾病治疗研究的发展趋势.因此,基于肝、肺、肾纤维化疾病"正虚血瘀"中医基本病机,通过加载扶正化瘀中药开展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前瞻性RCT临床试验,对"方-证-效"的关联进行验证;并采用临床信息与生物样本,发现效应目标人群特征,探讨方证相应的内在原理,有利于阐明正虚血瘀的证候内涵,促进中医药在治疗重大难治性疾病领域的发展.

作者:赵志敏;景菲;吕靖;彭渊;陶艳艳;刘成海

来源:世界中医药 2020 年 15卷 1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91 | 下载:19
作者:
赵志敏;景菲;吕靖;彭渊;陶艳艳;刘成海
来源:
世界中医药 2020 年 15卷 19期
标签:
器官纤维化 异病同治 病证结合 机制 证候内涵
"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实践普遍现象,"病证结合"诊疗模式是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从异病同治的临床治疗着手,基于疗效,既横向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更纵向观察治疗前后的"方-证"效应异同与内在机制,是揭示基本证候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正虚血瘀"是慢性肝、肺、肾疾病的病机特点,存在"异病同治"补虚化瘀的理论基础,且存在方-证效应的物质基础.病证结合、精准治疗、改善预后是器官纤维化疾病治疗研究的发展趋势.因此,基于肝、肺、肾纤维化疾病"正虚血瘀"中医基本病机,通过加载扶正化瘀中药开展病证结合、异病同治的前瞻性RCT临床试验,对"方-证-效"的关联进行验证;并采用临床信息与生物样本,发现效应目标人群特征,探讨方证相应的内在原理,有利于阐明正虚血瘀的证候内涵,促进中医药在治疗重大难治性疾病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