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87 | 下载0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铜绿微囊(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四尾栅藻(Scendesmus quadricauda)分别在温度22℃、26℃和30℃下进行了纯培养和混合培养,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两种藻类的生长和竞争都有显著影响.微囊藻在22℃、26℃和30℃纯培养下的最大生物量及平均特定增长率(μ)分别为444、1180和998(×104cells/mL)及0.33、0.38和0.37/d,说明微囊藻在26℃和30℃下生长较好;混合培养下的最大生物量及平均特定增长率分别为270、778和647(×104cells/mL)及0.34、0.43和0.46/d,显示微囊藻在混合培养下受到了栅藻一定程度的竞争抑制.栅藻在22℃、26℃和30℃纯培养下的最大生物量及平均特定增长率分别为830、984和464(×104 cells/mL)及0.36、0.34和0.32/d;混合培养下的最大生物及平均特定增长率分别为538、554和387(×104 cells/mL)及0.43、0.40和0.39/d,说明栅藻在温度22℃、26℃下生长较好,混合培养下栅藻的生长受微囊藻影响较大.各温度下两种藻类的生长都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微囊藻对栅藻的抑制参数α分别为1.68(22℃)、0.65(26℃)和0.76(30℃),而栅藻对微囊藻的抑制参数β依次为0.43(22℃)、0.51(26℃)和0.25(30℃),三个温度下α均大于β,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微囊藻与栅藻在竞争过程中不仅表现为资

作者:郑忠明;白培峰;陆开宏;金春华;张亮

来源:水生生物学报 2008 年 32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87 | 下载:0
作者:
郑忠明;白培峰;陆开宏;金春华;张亮
来源:
水生生物学报 2008 年 32卷 5期
标签:
铜绿微囊藻 四尾栅藻 温度 种间竞争 Lotka-Voherra模型 竞争参数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铜绿微囊(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四尾栅藻(Scendesmus quadricauda)分别在温度22℃、26℃和30℃下进行了纯培养和混合培养,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两种藻类的生长和竞争都有显著影响.微囊藻在22℃、26℃和30℃纯培养下的最大生物量及平均特定增长率(μ)分别为444、1180和998(×104cells/mL)及0.33、0.38和0.37/d,说明微囊藻在26℃和30℃下生长较好;混合培养下的最大生物量及平均特定增长率分别为270、778和647(×104cells/mL)及0.34、0.43和0.46/d,显示微囊藻在混合培养下受到了栅藻一定程度的竞争抑制.栅藻在22℃、26℃和30℃纯培养下的最大生物量及平均特定增长率分别为830、984和464(×104 cells/mL)及0.36、0.34和0.32/d;混合培养下的最大生物及平均特定增长率分别为538、554和387(×104 cells/mL)及0.43、0.40和0.39/d,说明栅藻在温度22℃、26℃下生长较好,混合培养下栅藻的生长受微囊藻影响较大.各温度下两种藻类的生长都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微囊藻对栅藻的抑制参数α分别为1.68(22℃)、0.65(26℃)和0.76(30℃),而栅藻对微囊藻的抑制参数β依次为0.43(22℃)、0.51(26℃)和0.25(30℃),三个温度下α均大于β,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微囊藻与栅藻在竞争过程中不仅表现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