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8 | 下载0

2012年3月-2013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湖北省广水市蔡河镇对野生白冠长尾雉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利用16台红外相机在40个相机位点对白冠长尾雉进行了监测.累计1774个相机日,拍摄到2242个独立视频,其中白冠长尾雉的视频占18%,共记录538只次,雌雄比为1.43:1.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每日有两个活动高峰期,上午雄性个体的活动高峰期比雌性个体早两个小时.白冠长尾雉的主要行为是移动和觅食,分别占到总频次的40.71%和33.10%,其余5种行为依次为:警戒9.29%,梳理7.14%,休息5.00%,对抗2.62%,育幼2.14%.雌性白冠长尾雉的警戒行为频次比例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5).不同季节之间取食行为、移动行为、对抗行为比例之间有显著差异,冬季的取食行为比例明显高于夏季(P<0.05),夏季移动行为比例显著高于秋季(P<0.05)和冬季(P<0.05),而警戒、梳理、休息和育幼行为比例则无显著差异.

作者:赵玉泽;王志臣;徐基良;罗旭;安丽丹

来源:生态学报 2013 年 33卷 1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8 | 下载:0
作者:
赵玉泽;王志臣;徐基良;罗旭;安丽丹
来源:
生态学报 2013 年 33卷 19期
标签:
红外相机技术 白冠长尾雉 活动节律 时间分配 infrared triggered camera technique Reeves's Pheasant activity rhythm behavioral time budget
2012年3月-2013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湖北省广水市蔡河镇对野生白冠长尾雉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利用16台红外相机在40个相机位点对白冠长尾雉进行了监测.累计1774个相机日,拍摄到2242个独立视频,其中白冠长尾雉的视频占18%,共记录538只次,雌雄比为1.43:1.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每日有两个活动高峰期,上午雄性个体的活动高峰期比雌性个体早两个小时.白冠长尾雉的主要行为是移动和觅食,分别占到总频次的40.71%和33.10%,其余5种行为依次为:警戒9.29%,梳理7.14%,休息5.00%,对抗2.62%,育幼2.14%.雌性白冠长尾雉的警戒行为频次比例显著高于雄性个体(P<0.05).不同季节之间取食行为、移动行为、对抗行为比例之间有显著差异,冬季的取食行为比例明显高于夏季(P<0.05),夏季移动行为比例显著高于秋季(P<0.05)和冬季(P<0.05),而警戒、梳理、休息和育幼行为比例则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