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6 | 下载0

翼状胬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作为眼表疾病之一,如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外貌产生影响,同时造成视力受损.迄今为止,翼状胬肉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治疗方式复杂多样.为了有效提高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研究学者与临床医师开始针对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同时对临床治疗方式也进行了诸多改进,且将新型的药物以及医疗器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为翼状胬肉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炎性细胞因子、病毒感染细胞凋亡、转化生长因子-β、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孙振蕊;丁琳;闫璐;刘晓弟;沈丹妮

来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 年 18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6 | 下载:0
作者:
孙振蕊;丁琳;闫璐;刘晓弟;沈丹妮
来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 年 18卷 3期
标签:
翼状胬肉 发病机制 治疗现状 神经生长因子 Pterygium Pathogenesis Treatment status Nerve growth factor
翼状胬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作为眼表疾病之一,如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对患者的外貌产生影响,同时造成视力受损.迄今为止,翼状胬肉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治疗方式复杂多样.为了有效提高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研究学者与临床医师开始针对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同时对临床治疗方式也进行了诸多改进,且将新型的药物以及医疗器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为翼状胬肉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炎性细胞因子、病毒感染细胞凋亡、转化生长因子-β、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