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2 | 下载4

目的:克隆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核蛋白(NP)基因,将其定向插入双分子荧光载体,在细胞水平验证NP-NP的相互作用,进而确定NP-NP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方法:根据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的载体和N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将NP的结构基因定向克隆到荧光载体上,得到重组荧光载体pBiFC-YC155-NP、pBiFC-YN155-NP、pBiFC-YC173-NP和pB-iFC-YN173-NP,瞬时转染293FT细胞,研究NP-NP相互作用;进一步对NP的C端进行缺失突变,然后定向克隆到pBiFC-YN173载体,令其分别与pBiFC-YC155-NP共转染293FT细胞,确定NP的C端在NP-NP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地位.结果:构建了NP基因的BiFC载体pBiFC-YC155-NP、pBiFC-YN155-NP、pBiFC-YC173-NP和pBiFC-YN173-NP;将pBiFC-YC155-NP和pBiFC-YN173-NP、pBiFC-YC173-NP和pBiFC-YN173-NP共转染293FT细胞后出现了荧光;缺失实验表明,NP的C端是NP在体内相互作用形成寡聚体所必需的.结论:验证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NP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并初步证明NP的C端是NP形成寡聚体的必需片段,为进一步研究NP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斌;周晓巍;张莹莹;孙玉梅

来源:生物技术通讯 2009 年 20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2 | 下载:4
作者:
李斌;周晓巍;张莹莹;孙玉梅
来源:
生物技术通讯 2009 年 20卷 1期
标签:
禽流感病毒 核蛋白 双分子荧光互补
目的:克隆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核蛋白(NP)基因,将其定向插入双分子荧光载体,在细胞水平验证NP-NP的相互作用,进而确定NP-NP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方法:根据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的载体和N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将NP的结构基因定向克隆到荧光载体上,得到重组荧光载体pBiFC-YC155-NP、pBiFC-YN155-NP、pBiFC-YC173-NP和pB-iFC-YN173-NP,瞬时转染293FT细胞,研究NP-NP相互作用;进一步对NP的C端进行缺失突变,然后定向克隆到pBiFC-YN173载体,令其分别与pBiFC-YC155-NP共转染293FT细胞,确定NP的C端在NP-NP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地位.结果:构建了NP基因的BiFC载体pBiFC-YC155-NP、pBiFC-YN155-NP、pBiFC-YC173-NP和pBiFC-YN173-NP;将pBiFC-YC155-NP和pBiFC-YN173-NP、pBiFC-YC173-NP和pBiFC-YN173-NP共转染293FT细胞后出现了荧光;缺失实验表明,NP的C端是NP在体内相互作用形成寡聚体所必需的.结论:验证了H5N1型禽流感病毒NP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并初步证明NP的C端是NP形成寡聚体的必需片段,为进一步研究NP的作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