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32 | 下载0

本实验旨在观察可降解聚-DL-乳酸膜引导兔桡骨缺损再生的现象,并探讨其作用和机制.取4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桡骨缺损模型.左侧为实验侧,以聚-DL-乳酸膜卷成管状桥接骨缺损;右侧为对照侧,桡骨缺损不做处理.术后2、4、8、12周分别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和骨生物力学检测.实验侧术后2周,可见隔膜管两端已为软组织覆盖,膜管外两端可见多量新生骨痂形成,膜管内骨断端间充满与膜管形状相适应的血肿和纤维骨痂.术后12周膜管颜色明显变白,仍然保持原有外形无塌陷,膜管外骨痂已基本消失,膜管内骨缺损均已骨性愈合.对照侧术后2周骨缺损区被大量的结缔组织充填,12周时无1例愈合,骨断端均已封闭而形成典型的骨不连.对照侧均不能进行力学测试,实验侧12周组新生骨的生物力学指标明显优于8周组(P<0.05).因此,聚-DL-乳酸膜能够成功引导骨再生,可以用于临床治疗骨缺损和骨不连.

作者:段宏;樊瑜波;窦均;裴福兴

来源: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4 年 21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32 | 下载:0
作者:
段宏;樊瑜波;窦均;裴福兴
来源: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4 年 21卷 5期
标签:
膜引导性骨再生 聚乳酸膜 骨缺损
本实验旨在观察可降解聚-DL-乳酸膜引导兔桡骨缺损再生的现象,并探讨其作用和机制.取4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桡骨缺损模型.左侧为实验侧,以聚-DL-乳酸膜卷成管状桥接骨缺损;右侧为对照侧,桡骨缺损不做处理.术后2、4、8、12周分别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和骨生物力学检测.实验侧术后2周,可见隔膜管两端已为软组织覆盖,膜管外两端可见多量新生骨痂形成,膜管内骨断端间充满与膜管形状相适应的血肿和纤维骨痂.术后12周膜管颜色明显变白,仍然保持原有外形无塌陷,膜管外骨痂已基本消失,膜管内骨缺损均已骨性愈合.对照侧术后2周骨缺损区被大量的结缔组织充填,12周时无1例愈合,骨断端均已封闭而形成典型的骨不连.对照侧均不能进行力学测试,实验侧12周组新生骨的生物力学指标明显优于8周组(P<0.05).因此,聚-DL-乳酸膜能够成功引导骨再生,可以用于临床治疗骨缺损和骨不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