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7 | 下载15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治疗前后血清酶学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515例DMD患者,其中男性502例,女性13例;年龄1~20岁,平均年龄133岁.阳性家族史121例.经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征求患者本人及家人签字同意后,进行自体BMSC移植治疗,设自身治疗前后血清酶学变化对照方法进行疗效观察,人组患者均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4d后采集骨髓,Percoll梯度离心,提取的单个核细胞总量为2.0×109,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7~10d,最终得到BMSC总数4.0×108~1.5×109/mL.应用四肢肌内注射的方式进行BMSC移植.结果 BMSC移植治疗12个月肌力增加者占患者总数的79.2

作者:周金旭;杨晓凤;王红梅;张轶斌;许忆峰;吴雁翔;吕乃武

来源: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1 年 15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7 | 下载:15
作者:
周金旭;杨晓凤;王红梅;张轶斌;许忆峰;吴雁翔;吕乃武
来源: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1 年 15卷 4期
标签:
杜氏型肌营养不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清酶学 细胞移植 细胞治疗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杜氏型肌营养不良(DMD)治疗前后血清酶学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515例DMD患者,其中男性502例,女性13例;年龄1~20岁,平均年龄133岁.阳性家族史121例.经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征求患者本人及家人签字同意后,进行自体BMSC移植治疗,设自身治疗前后血清酶学变化对照方法进行疗效观察,人组患者均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4d后采集骨髓,Percoll梯度离心,提取的单个核细胞总量为2.0×109,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7~10d,最终得到BMSC总数4.0×108~1.5×109/mL.应用四肢肌内注射的方式进行BMSC移植.结果 BMSC移植治疗12个月肌力增加者占患者总数的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