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6 | 下载17

目的 观察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部分影响因素.方法 下肢缺血性疾病病人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7.3岁.病人移植前均内科常规治疗半年以上,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善.应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按照操作规范和病人实际情况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全部病人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600μg/d,皮下注射,行自体PBSC动员3~5d,然后用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采集PBSc,将干细胞悬液按3×3cm距离进行肢体移植术.术后第1天至3个月定期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 PBSC移植后3个月进行评价,全部病例下肢疼痛明显缓解,皮温升高,下肢冷感消失,14例感染得到控制,溃疡或足趾坏疽明显好转或愈合,足趾颜色由青紫色转为正常,肿胀消失,无1例病人行截肢术;有2例病人趾头已坏死在移植同时行截趾术;移植后所有病人均未出现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PBSC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使一部分病人免除截肢,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陈旭艳;李华;冯亮华;董志高;肖萍萍

来源: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1 年 15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6 | 下载:17
作者:
陈旭艳;李华;冯亮华;董志高;肖萍萍
来源: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1 年 15卷 5期
标签: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治疗 下肢缺血性疾病
目的 观察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部分影响因素.方法 下肢缺血性疾病病人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7.3岁.病人移植前均内科常规治疗半年以上,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善.应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按照操作规范和病人实际情况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全部病人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600μg/d,皮下注射,行自体PBSC动员3~5d,然后用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采集PBSc,将干细胞悬液按3×3cm距离进行肢体移植术.术后第1天至3个月定期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 PBSC移植后3个月进行评价,全部病例下肢疼痛明显缓解,皮温升高,下肢冷感消失,14例感染得到控制,溃疡或足趾坏疽明显好转或愈合,足趾颜色由青紫色转为正常,肿胀消失,无1例病人行截肢术;有2例病人趾头已坏死在移植同时行截趾术;移植后所有病人均未出现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PBSC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使一部分病人免除截肢,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