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70 | 下载84

[目的]针对负压封闭引流术后负压强度与引流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负压封闭引流术后依据引流量调整负压引力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9月我科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病人96例,分为A组21例、B组15例、C组24例、D组36例。其中 A组术后24 h内引流量>50 mL,负压引力为0.02 MPa;B组术后24 h内引流量>50 mL,负压引力为0.01 MPa;C组术后24 h内引流量<50 mL,负压引力为0.02 MPa;D组术后24 h内引流量<50 mL,负压引力为0.01 MPa。进行持续负压吸引,5d~7d更换1次负压封闭引流术装置,直至水肿消退。分别记录4组病人疼痛评分、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引流量改变及创面面积减少情况。[结果]A组创面愈合情况好于B组,拆除负压引流装置后,创面均见大量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缝合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并发症。C组与D组相比,创面愈合情况无差别,但C组疼痛评分较高。[结论]负压封闭术在引流量>50 mL 时采用负压引力为0.02 MPa较为适宜,当引流量<50 mL负压引力应适度减少,采用0.01 MPa的负压引力即可完成有效引流。

作者:赵爱玲;张文光;智丽虹;李祁雁

来源:护理研究 2016 年 30卷 3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70 | 下载:84
作者:
赵爱玲;张文光;智丽虹;李祁雁
来源:
护理研究 2016 年 30卷 33期
标签:
骨科 负压封闭引流术 引流量 负压强度
[目的]针对负压封闭引流术后负压强度与引流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负压封闭引流术后依据引流量调整负压引力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9月我科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病人96例,分为A组21例、B组15例、C组24例、D组36例。其中 A组术后24 h内引流量>50 mL,负压引力为0.02 MPa;B组术后24 h内引流量>50 mL,负压引力为0.01 MPa;C组术后24 h内引流量<50 mL,负压引力为0.02 MPa;D组术后24 h内引流量<50 mL,负压引力为0.01 MPa。进行持续负压吸引,5d~7d更换1次负压封闭引流术装置,直至水肿消退。分别记录4组病人疼痛评分、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引流量改变及创面面积减少情况。[结果]A组创面愈合情况好于B组,拆除负压引流装置后,创面均见大量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缝合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并发症。C组与D组相比,创面愈合情况无差别,但C组疼痛评分较高。[结论]负压封闭术在引流量>50 mL 时采用负压引力为0.02 MPa较为适宜,当引流量<50 mL负压引力应适度减少,采用0.01 MPa的负压引力即可完成有效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