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4 | 下载53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 Millard 法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单侧唇裂及鼻畸形患者283例,在传统 Millard 术式旋转推进法修复唇裂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鼻小柱的皮肤定点由传统的健侧位移至近患侧鼻小柱根部,移动幅度根据患侧鼻孔大小及鼻小柱畸形程度适当调整;不再设计患侧鼻底及鼻翼基部水平切口,改为充分分离错位的患侧口轮匝肌,使其与健侧复位后的口轮匝肌对位缝合。结果:283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经1~24个月随访,上唇、人中脊解剖形态自然,动态和静态效果良好,唇弓形态良好,唇红形态丰满,患侧鼻底封闭好,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大小基本对称。结论:应用改良 Millard 方法修复单侧唇裂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刚

来源:陕西医学杂志 2016 年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4 | 下载:53
作者:
陈刚
来源:
陕西医学杂志 2016 年 3期
标签:
唇裂/外科学 修复外科学手术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 Millard 法修复单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单侧唇裂及鼻畸形患者283例,在传统 Millard 术式旋转推进法修复唇裂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鼻小柱的皮肤定点由传统的健侧位移至近患侧鼻小柱根部,移动幅度根据患侧鼻孔大小及鼻小柱畸形程度适当调整;不再设计患侧鼻底及鼻翼基部水平切口,改为充分分离错位的患侧口轮匝肌,使其与健侧复位后的口轮匝肌对位缝合。结果:283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经1~24个月随访,上唇、人中脊解剖形态自然,动态和静态效果良好,唇弓形态良好,唇红形态丰满,患侧鼻底封闭好,鼻小柱居中,双侧鼻孔大小基本对称。结论:应用改良 Millard 方法修复单侧唇裂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