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79 | 下载112

目的 分别用4h、8h和12 h观察法观察早产儿出生早期的排尿方式,了解3种观察法结果有无差异.方法 选取出生1~7d的早产儿32例.男17例,女15例;胎龄32~36+6(34.2±1.5)周;出生体质量1.2~3.6(2.1 ±0.6) kg.根据记录排尿时新生儿日龄分为7组(第1-7天组).每个观察对象连续观察12h,分别对4h、8h和12h记录的排尿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排尿参数包括排尿时间、排尿量、残余尿量、排尿时的意识状态(清醒/睡眠)、排尿次数等.结果 共记录排尿617次.第1天组11例早产儿出生12 h内排尿2~9(5.1 ±2.2)次,其中4例出生8h内无排尿.第3天组开始发现早产儿排尿前有手臂或大腿微动或排尿后有啼哭.7组早产儿12 h内排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存在明显的间断排尿模式.第2天组、第4天组、第5天组和第6天组4h与12 h排尿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第4天组8h与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段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在所有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残余尿量个体变化大(0 ~30 mL),次残余尿量随日龄变化不明显.结论 用4h观察法可以推测出生7d内新生儿8h和12 h内排尿量、残余尿量,但不能替代8h和12h观察法观察的排尿频率.

作者:文建国;徐千雅;李燕;晋朝娜;杨黎;苏志强;王庆伟;张卫星;夏慧敏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年 28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79 | 下载:112
作者:
文建国;徐千雅;李燕;晋朝娜;杨黎;苏志强;王庆伟;张卫星;夏慧敏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年 28卷 2期
标签:
排尿方式 残余尿量 排尿量 早产,婴儿 Voiding pattern Post-void residual volume Voiding volume Premature infant
目的 分别用4h、8h和12 h观察法观察早产儿出生早期的排尿方式,了解3种观察法结果有无差异.方法 选取出生1~7d的早产儿32例.男17例,女15例;胎龄32~36+6(34.2±1.5)周;出生体质量1.2~3.6(2.1 ±0.6) kg.根据记录排尿时新生儿日龄分为7组(第1-7天组).每个观察对象连续观察12h,分别对4h、8h和12h记录的排尿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排尿参数包括排尿时间、排尿量、残余尿量、排尿时的意识状态(清醒/睡眠)、排尿次数等.结果 共记录排尿617次.第1天组11例早产儿出生12 h内排尿2~9(5.1 ±2.2)次,其中4例出生8h内无排尿.第3天组开始发现早产儿排尿前有手臂或大腿微动或排尿后有啼哭.7组早产儿12 h内排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存在明显的间断排尿模式.第2天组、第4天组、第5天组和第6天组4h与12 h排尿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第4天组8h与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段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在所有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残余尿量个体变化大(0 ~30 mL),次残余尿量随日龄变化不明显.结论 用4h观察法可以推测出生7d内新生儿8h和12 h内排尿量、残余尿量,但不能替代8h和12h观察法观察的排尿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