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1 | 下载100

目的 研究静态结合智能助行模式功能性电刺激(FES)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脑瘫)患儿下肢肌肉状态、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至7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80±1.06)岁(3~6岁);对照组男7例,女13例,年龄(4.75±0.96)岁(3~6岁).对照组只接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创新型静态结合智能助行模式FES治疗.所有常规康复治疗项目及FES治疗均为1次/d,5次/周,共8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对所有观察对象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关节活动度(ROM)评平定、徒手肌力评定(MMT)、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项D区、E区)、步态分析和肌骨超声(测肌肉厚度)进行评估,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治疗4周和8周,2组患儿踝关节背屈活动度改善、腓肠肌及胫骨前肌肌力提高、腓肠肌痉挛评分分值下降,GMFM-88项D区和E区评分提高,腓肠肌及胫骨前肌肌肉厚度增加、步态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shworth评分[左侧(1.80±0.52)分,右侧(3.40±0.88)分]、ROM[左侧(19.5±2.8)°,右

作者:代洋洋;李晓捷;范艳萍;王文新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 年 32卷 1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1 | 下载:100
作者:
代洋洋;李晓捷;范艳萍;王文新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 年 32卷 17期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脑性瘫痪 痉挛型双瘫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pastic diplegic Cerebral palsy
目的 研究静态结合智能助行模式功能性电刺激(FES)对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脑瘫)患儿下肢肌肉状态、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至7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4.80±1.06)岁(3~6岁);对照组男7例,女13例,年龄(4.75±0.96)岁(3~6岁).对照组只接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创新型静态结合智能助行模式FES治疗.所有常规康复治疗项目及FES治疗均为1次/d,5次/周,共8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对所有观察对象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关节活动度(ROM)评平定、徒手肌力评定(MMT)、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项D区、E区)、步态分析和肌骨超声(测肌肉厚度)进行评估,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治疗4周和8周,2组患儿踝关节背屈活动度改善、腓肠肌及胫骨前肌肌力提高、腓肠肌痉挛评分分值下降,GMFM-88项D区和E区评分提高,腓肠肌及胫骨前肌肌肉厚度增加、步态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shworth评分[左侧(1.80±0.52)分,右侧(3.40±0.88)分]、ROM[左侧(19.5±2.8)°,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