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4 | 下载250

目的 探讨经皮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快速减少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共实施经皮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手术121例,其中6例术后发生血小板快速减少,回顾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总结血小板快速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可能机制和防治措施.结果 6例患儿血小板减少发生时间为术后第3-5天,血小板下降最低值为19×109/L,血小板恢复时间为术后7~20d.造影测量动脉导管内径为4.0~4.5 mm,4例选用美国AGA公司生产规格9-PDA-0810堵闭器,2例选用上海形状记忆公司生产规格0810PDA堵闭器.骨髓学检查提示3例患儿骨髓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免疫治疗后恢复良好.所有患儿血小板计数在出院时恢复正常.出院随访6~14个月,所有患儿血小板计数维持正常.结论 经皮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后需警惕血小板快速减少,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免疫机制可能参与其中,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纪志娴;刘娜;罗刚;邴振;泮思林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 年 35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4 | 下载:250
作者:
纪志娴;刘娜;罗刚;邴振;泮思林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 年 35卷 1期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儿童 血小板减少
目的 探讨经皮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快速减少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共实施经皮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手术121例,其中6例术后发生血小板快速减少,回顾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总结血小板快速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可能机制和防治措施.结果 6例患儿血小板减少发生时间为术后第3-5天,血小板下降最低值为19×109/L,血小板恢复时间为术后7~20d.造影测量动脉导管内径为4.0~4.5 mm,4例选用美国AGA公司生产规格9-PDA-0810堵闭器,2例选用上海形状记忆公司生产规格0810PDA堵闭器.骨髓学检查提示3例患儿骨髓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免疫治疗后恢复良好.所有患儿血小板计数在出院时恢复正常.出院随访6~14个月,所有患儿血小板计数维持正常.结论 经皮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后需警惕血小板快速减少,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免疫机制可能参与其中,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