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29 | 下载50

目的:进一步验证雌激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化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BMSC后进行流式细胞分析鉴定,建立小鼠EMT模型并将内异病灶进行HE染色鉴定.将小鼠BMSC经尾静脉注射EMT模型小鼠内,按BMSC是否预处理分为无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对照组)和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预处理组).1月后EMT病灶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的B淋巴细胞瘤-2(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蛋白表达差异.结果:小鼠模型EMT病灶HE染色提示建立模型成功.免疫荧光结果发现:预处理组的异位病灶BCL-2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56.58±7.07 vs 3.34±0.29),预处理组的异位病灶PCNA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83.64±13.07 vs 5.23±0.51),预处理组的异位病灶MMP-1蛋白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40.26±7.79 vs 7.64±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初步证实17β-雌二醇可能通过促进BMSC迁移、分化,最终促进异位病灶ESC的分化、增殖并减少凋亡,从而增加异位病灶的病变程度.

作者:张雯碧;李路;徐丛剑

来源: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8 年 34卷 1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29 | 下载:50
作者:
张雯碧;李路;徐丛剑
来源: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8 年 34卷 12期
标签:
17β-雌二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子宫内膜异位症 分化
目的:进一步验证雌激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化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BMSC后进行流式细胞分析鉴定,建立小鼠EMT模型并将内异病灶进行HE染色鉴定.将小鼠BMSC经尾静脉注射EMT模型小鼠内,按BMSC是否预处理分为无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对照组)和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预处理组).1月后EMT病灶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的B淋巴细胞瘤-2(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蛋白表达差异.结果:小鼠模型EMT病灶HE染色提示建立模型成功.免疫荧光结果发现:预处理组的异位病灶BCL-2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56.58±7.07 vs 3.34±0.29),预处理组的异位病灶PCNA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83.64±13.07 vs 5.23±0.51),预处理组的异位病灶MMP-1蛋白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40.26±7.79 vs 7.64±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初步证实17β-雌二醇可能通过促进BMSC迁移、分化,最终促进异位病灶ESC的分化、增殖并减少凋亡,从而增加异位病灶的病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