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95 | 下载205

目的 研究不同病因引起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按病因分为3组:子痫组(26例),高血压组(13例)和其他组(10例).将水肿累及的脑内部位范围按解剖分为9个区域: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脑干、基底节、胼胝体及深部白质,每个区域记1分;由2位神经放射医生对脑水肿程度分级独立作出评价,分别记作1、2、3、4、5分.结果 高血压组平均动脉压(MAP)与子痫组MAP无明显差 别(P>0.05),但均高于其他组MAP(P<0.05).3组之间脑水肿程度评分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977),子痫组基底节的累及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其他组(P=0.002),其他部位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不同病因引起PRES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差异,子痫/先兆子痫患者更容易累及基底节.不同病因所致的PRES脑血管源性水肿的形成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作者:高波;吕翠;霍福涛;郑世财;高伟

来源: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1 年 27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95 | 下载:205
作者:
高波;吕翠;霍福涛;郑世财;高伟
来源: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1 年 27卷 9期
标签:
脑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发病机制
目的 研究不同病因引起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按病因分为3组:子痫组(26例),高血压组(13例)和其他组(10例).将水肿累及的脑内部位范围按解剖分为9个区域: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脑干、基底节、胼胝体及深部白质,每个区域记1分;由2位神经放射医生对脑水肿程度分级独立作出评价,分别记作1、2、3、4、5分.结果 高血压组平均动脉压(MAP)与子痫组MAP无明显差 别(P>0.05),但均高于其他组MAP(P<0.05).3组之间脑水肿程度评分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977),子痫组基底节的累及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其他组(P=0.002),其他部位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不同病因引起PRES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差异,子痫/先兆子痫患者更容易累及基底节.不同病因所致的PRES脑血管源性水肿的形成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