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4 | 下载65

目的 分析血浆灌流对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肝衰竭患者6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且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实施血浆灌流治疗方案,结合患者情况,每例患者进行1~4次血浆灌流治疗.分析患者在血浆灌流前和第一次血浆灌流1h后和血浆灌流2h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以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血浆灌流1h后和血浆灌流2h后肝衰竭患者PTA水平分别为(28.41±3.09)%和(29.73±3.13)%,APTT水平分别为(32.79±5.80)s和(31.05±5.62) s,INR水平分别为(1.73±0.69)和(1.61±0.65),FIB水平分别为(3.15±0.90) g/L和(3.25±0.91) g/L,TT水平分别为(15.29±4.10)s和(14.86±4.12)s,与灌流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血浆灌流1h后和血浆灌流2h后患者外周血PLT计数分别为(101.59±24.92)×109/L和(119.84±25.16)×109/L,D-D水平分别为(1.63±0.29)mg/L和(1.75±0.30) m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灌流在吸附患者血液中不良因子的同时会降低PLT数量,对患者纤溶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应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

作者:柯比努尔·吐尔逊;韩丹;张跃新

来源: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7 年 20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4 | 下载:65
作者:
柯比努尔·吐尔逊;韩丹;张跃新
来源: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7 年 20卷 5期
标签:
肝衰竭 血浆灌流 凝血功能 Liver failure Plasma perfusion Coagulation function
目的 分析血浆灌流对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肝衰竭患者6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且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实施血浆灌流治疗方案,结合患者情况,每例患者进行1~4次血浆灌流治疗.分析患者在血浆灌流前和第一次血浆灌流1h后和血浆灌流2h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以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血浆灌流1h后和血浆灌流2h后肝衰竭患者PTA水平分别为(28.41±3.09)%和(29.73±3.13)%,APTT水平分别为(32.79±5.80)s和(31.05±5.62) s,INR水平分别为(1.73±0.69)和(1.61±0.65),FIB水平分别为(3.15±0.90) g/L和(3.25±0.91) g/L,TT水平分别为(15.29±4.10)s和(14.86±4.12)s,与灌流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血浆灌流1h后和血浆灌流2h后患者外周血PLT计数分别为(101.59±24.92)×109/L和(119.84±25.16)×109/L,D-D水平分别为(1.63±0.29)mg/L和(1.75±0.30) m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灌流在吸附患者血液中不良因子的同时会降低PLT数量,对患者纤溶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应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