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44 | 下载304

目的 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降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护理风险.方法 以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100例PICC患者为实验组,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计算风险顺序数(RPN)值风险排列,根据RPN值的大小判断确定计划,改善后指导临床操作和护理.以莘庄卫生服务中心、闵行区肿瘤医院PICC置管98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分组对照.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x2检验比较实施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管理模式PICC置管护理风险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应用FMEA可降低PICC置管后的护理风险:局部/全身感染数,渗血、出血、过敏、机械性静脉炎、置入过深、置入颈静脉、折入腋静脉、堵管、导管滑脱、送管困难、穿刺失败等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FMEA降低了PICC置管护理风险,减少了医疗纠纷,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因PICC并发症而产生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叶丽萍;夏海英;孙佩红

来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年 29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44 | 下载:304
作者:
叶丽萍;夏海英;孙佩红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年 29卷 5期
标签: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风险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Nursing risk
目的 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降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护理风险.方法 以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100例PICC患者为实验组,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计算风险顺序数(RPN)值风险排列,根据RPN值的大小判断确定计划,改善后指导临床操作和护理.以莘庄卫生服务中心、闵行区肿瘤医院PICC置管98例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分组对照.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x2检验比较实施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管理模式PICC置管护理风险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应用FMEA可降低PICC置管后的护理风险:局部/全身感染数,渗血、出血、过敏、机械性静脉炎、置入过深、置入颈静脉、折入腋静脉、堵管、导管滑脱、送管困难、穿刺失败等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FMEA降低了PICC置管护理风险,减少了医疗纠纷,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因PICC并发症而产生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