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22 | 下载0

目的 通常的硬膜外自体静脉血补片疗法操作过程复杂,危险性很高,且不能完全开展,本研究采用非靶向硬膜外自体静脉血补片疗法治疗低颅压头痛,对该方法的治疗机制及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讨论报告,并对非靶向硬膜外血贴的治疗机制和应用价值等进行讨论.方法 6例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44 ~ 70岁),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分类第2版诊断标准,采用非靶向硬膜外自体静脉血补片疗法治疗,选择在腰椎1~2水平椎间隙进行穿刺,行硬膜外置管,将新鲜自体静脉血迅速通过硬膜外置管缓慢注入硬膜外间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诊.结果 6例患者经非靶向硬膜外自体静脉血补片治疗后均痊愈.其中有4例患者治疗1次后痊愈,1例患者治疗2次后痊愈,1例患者在原注射治疗处的下一椎间隙处行硬膜外自体静脉血补片治疗,头痛症状仍未得到完全缓解,后又在相同位置进行2次硬膜外自体静脉血补片疗法治疗,术后观察3~9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非靶向硬膜外自体静脉血补片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自发性颅内低压治疗手段,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危险性小且无需影像学漏点定位,亦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因此可得到较好的开展.

作者:周群;唐敏;席春华;朱幼玲;李蕾

来源:中华全科医学 2016 年 14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22 | 下载:0
作者:
周群;唐敏;席春华;朱幼玲;李蕾
来源: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年 14卷 9期
标签:
自发性低颅压 硬膜外自体静脉血补片 脑脊液漏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Epidural autologous blood patch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
目的 通常的硬膜外自体静脉血补片疗法操作过程复杂,危险性很高,且不能完全开展,本研究采用非靶向硬膜外自体静脉血补片疗法治疗低颅压头痛,对该方法的治疗机制及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讨论报告,并对非靶向硬膜外血贴的治疗机制和应用价值等进行讨论.方法 6例自发性颅内低压患者(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44 ~ 70岁),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分类第2版诊断标准,采用非靶向硬膜外自体静脉血补片疗法治疗,选择在腰椎1~2水平椎间隙进行穿刺,行硬膜外置管,将新鲜自体静脉血迅速通过硬膜外置管缓慢注入硬膜外间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诊.结果 6例患者经非靶向硬膜外自体静脉血补片治疗后均痊愈.其中有4例患者治疗1次后痊愈,1例患者治疗2次后痊愈,1例患者在原注射治疗处的下一椎间隙处行硬膜外自体静脉血补片治疗,头痛症状仍未得到完全缓解,后又在相同位置进行2次硬膜外自体静脉血补片疗法治疗,术后观察3~9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非靶向硬膜外自体静脉血补片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自发性颅内低压治疗手段,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危险性小且无需影像学漏点定位,亦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因此可得到较好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