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56 | 下载0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子宫下段肌壁厚度随分娩间隔时间变化的趋势,分析两者对阴道试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月-2017年1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阴道试产的134例瘢痕子宫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患者中,87例试产成功.试产成功组分娩间隔时间长于试产失败组(P<0.001),子宫下段肌壁厚于试产失败组(P<0.01).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分娩间隔时间呈轻度负相关(r=-0.287,P=0.001).参考loess拟合曲线,将患者划分为A组(间隔时间≤72月,82例)、B组(间隔时间>72月,52例),B组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分娩间隔时间无关(P>0.05),其中试产成功43例,其子宫下段肌壁厚于试产失败者(P<0.01),ROC曲线显示A组子宫下段肌壁厚度对试产结果有一定预测作用(曲线下面积0.699);B组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分娩时间间隔呈负相关(r=-0.503,P<0.001),其中试产成功44例,其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试产失败者接近(P>0.05).先兆子宫破裂共4例,分娩间隔时间均<36月,子宫下段肌壁厚度均>4 mm.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且满足阴道试产指征患者,其子宫下段肌壁厚度随时间变化呈先稳定后下降趋势;处于下降趋势阶段,患者阴道试产成功率高于稳定阶段患者;处于稳定趋势阶段,患者子宫下段肌壁

作者:郑玉玲;汪涵;宋启敏;刘群;朱延君

来源:中华全科医学 2017 年 15卷 8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56 | 下载:0
作者:
郑玉玲;汪涵;宋启敏;刘群;朱延君
来源: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年 15卷 8期
标签:
瘢痕子宫 妊娠 分娩 子宫下段肌壁厚度 分娩间隔 阴道试产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子宫下段肌壁厚度随分娩间隔时间变化的趋势,分析两者对阴道试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月-2017年1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阴道试产的134例瘢痕子宫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患者中,87例试产成功.试产成功组分娩间隔时间长于试产失败组(P<0.001),子宫下段肌壁厚于试产失败组(P<0.01).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分娩间隔时间呈轻度负相关(r=-0.287,P=0.001).参考loess拟合曲线,将患者划分为A组(间隔时间≤72月,82例)、B组(间隔时间>72月,52例),B组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分娩间隔时间无关(P>0.05),其中试产成功43例,其子宫下段肌壁厚于试产失败者(P<0.01),ROC曲线显示A组子宫下段肌壁厚度对试产结果有一定预测作用(曲线下面积0.699);B组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分娩时间间隔呈负相关(r=-0.503,P<0.001),其中试产成功44例,其子宫下段肌壁厚度与试产失败者接近(P>0.05).先兆子宫破裂共4例,分娩间隔时间均<36月,子宫下段肌壁厚度均>4 mm.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且满足阴道试产指征患者,其子宫下段肌壁厚度随时间变化呈先稳定后下降趋势;处于下降趋势阶段,患者阴道试产成功率高于稳定阶段患者;处于稳定趋势阶段,患者子宫下段肌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