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8 | 下载31

目的 分析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变化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此类事件提供依据. 方法 对天津市2006-2013年经网络直报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供餐形式和病原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学描述. 结果 2006-2013年共报告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46起,发病2 002人,事件报告数和病例数均呈下降趋势,第三季度是高发季节(52.17%),导致事件的供餐形式以配送供餐和食堂供餐为主(67.39%),致病微生物表现为多病原分布,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23.91%),2006年未查明病原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最多(44.44%). 结论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企业和工地食堂,以及餐饮配送单位已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点监管环节,疾控机构的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张文生;孙美铃;丁建清

来源:实用预防医学 2016 年 23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8 | 下载:31
作者:
张文生;孙美铃;丁建清
来源:
实用预防医学 2016 年 23卷 4期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分析 变化特点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Microbial food poisoning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Changing characteristic
目的 分析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变化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此类事件提供依据. 方法 对天津市2006-2013年经网络直报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供餐形式和病原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学描述. 结果 2006-2013年共报告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46起,发病2 002人,事件报告数和病例数均呈下降趋势,第三季度是高发季节(52.17%),导致事件的供餐形式以配送供餐和食堂供餐为主(67.39%),致病微生物表现为多病原分布,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23.91%),2006年未查明病原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最多(44.44%). 结论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企业和工地食堂,以及餐饮配送单位已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点监管环节,疾控机构的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