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49 | 下载16

目的:分析椎动脉与相邻颈椎(C)钩突及上关节突的关系,对钩突增生影响椎动脉的程度进行初步判定.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行颈CTA检查的患者61例.沿椎动脉走行方向分别对左、右侧椎动脉行多平面重组,在冠状面观察钩突与相邻椎动脉的关系,通过旋转重组后图像的角度得到上关节突的矢状面图像并观察上关节突与邻近推动脉的关系.C3~C7处冠状面测量钩突突向椎动脉最外点到颈椎中线的距离(L)、钩突所在稚体中份宽度一半(M),并计算L/M值.依据椎动脉移位情况将C3~C6处钩突增生程度分为Ⅲ度,Ⅰ度:椎动脉无移位;Ⅱ度:椎动脉移位距离≤2.5 mm;Ⅲ度:椎动脉移位距离>2.5 mm.结果:(1)所观察的610处钩突中,因钩突增生对椎动脉造成影响的有68处(11.1%,68/610),以C6钩突最为多见(48.5%,33/68),C3钩突最为少见(4.4%,3/68).上关节突对椎动脉造成影响的共41处(6.7%,41/610),以C4、C5上关节突多见(92.7%,33/41),因钩突增生对椎动脉造成影响多于因上关节突增生对椎动脉造成的影响(x2=12,P<0.01).(2)除C3之外,C4~C7左右侧L/M值无差别.(3)右侧钩突增生程度为Ⅰ度共140处,L/M值为0.996±0.104;Ⅱ度共13处,L/M值为1.084±0.080;Ⅲ度共11处,L/M值为1.252±0.124.左侧钩突增生程度为Ⅰ度共130处,L/M值为0.980±0.060;Ⅱ度11处,L/

作者:宋明;万业达;何岸苇;张琳;刘竞艳

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4 年 20卷 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49 | 下载:16
作者:
宋明;万业达;何岸苇;张琳;刘竞艳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4 年 20卷 2期
标签:
椎动脉 CT血管成像 钩突 上关节突 vertebral artery CT angiography uncinate process 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
目的:分析椎动脉与相邻颈椎(C)钩突及上关节突的关系,对钩突增生影响椎动脉的程度进行初步判定.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行颈CTA检查的患者61例.沿椎动脉走行方向分别对左、右侧椎动脉行多平面重组,在冠状面观察钩突与相邻椎动脉的关系,通过旋转重组后图像的角度得到上关节突的矢状面图像并观察上关节突与邻近推动脉的关系.C3~C7处冠状面测量钩突突向椎动脉最外点到颈椎中线的距离(L)、钩突所在稚体中份宽度一半(M),并计算L/M值.依据椎动脉移位情况将C3~C6处钩突增生程度分为Ⅲ度,Ⅰ度:椎动脉无移位;Ⅱ度:椎动脉移位距离≤2.5 mm;Ⅲ度:椎动脉移位距离>2.5 mm.结果:(1)所观察的610处钩突中,因钩突增生对椎动脉造成影响的有68处(11.1%,68/610),以C6钩突最为多见(48.5%,33/68),C3钩突最为少见(4.4%,3/68).上关节突对椎动脉造成影响的共41处(6.7%,41/610),以C4、C5上关节突多见(92.7%,33/41),因钩突增生对椎动脉造成影响多于因上关节突增生对椎动脉造成的影响(x2=12,P<0.01).(2)除C3之外,C4~C7左右侧L/M值无差别.(3)右侧钩突增生程度为Ⅰ度共140处,L/M值为0.996±0.104;Ⅱ度共13处,L/M值为1.084±0.080;Ⅲ度共11处,L/M值为1.252±0.124.左侧钩突增生程度为Ⅰ度共130处,L/M值为0.980±0.060;Ⅱ度11处,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