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90 | 下载12

采用Peter等方法评价灯盏细辛有效部位注射液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应用玫瑰花结试验和Born氏法观察本品对大鼠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粘附和聚集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血栓作用的细胞机制.结果表明,本品50 mg/kg使血栓形成时间从对照组的17.7士0.8 min延长到35.7±2.6min(P<0.05);显著降低凝血酶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间的粘附率,其IC50为61.4 mg/L,且明显抑制激活的中性粒细胞或其上清液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其IC50分别为0.97和2.1 g/L,提示灯盏细辛有效部位具有较强抗血栓作用,其原理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作者:沈志强;吴兰鸥;陈植和;刘吉开

来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1 年 13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90 | 下载:12
作者:
沈志强;吴兰鸥;陈植和;刘吉开
来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1 年 13卷 1期
标签:
灯盏细辛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 粘附 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
采用Peter等方法评价灯盏细辛有效部位注射液对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应用玫瑰花结试验和Born氏法观察本品对大鼠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粘附和聚集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血栓作用的细胞机制.结果表明,本品50 mg/kg使血栓形成时间从对照组的17.7士0.8 min延长到35.7±2.6min(P<0.05);显著降低凝血酶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间的粘附率,其IC50为61.4 mg/L,且明显抑制激活的中性粒细胞或其上清液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其IC50分别为0.97和2.1 g/L,提示灯盏细辛有效部位具有较强抗血栓作用,其原理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