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86 | 下载36

目的 总结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矫治手术特点,通过危险因素分析,探讨提高外科疗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2009-01至2018-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152例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手术的临床特点,根据围术期(手术后至出院期间)是否发生恶性事件分为两组,A组围术期发生恶性事件共18例,B组未发生围术期恶性事件共134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影响外科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152例围术期发生恶性事件18例(11.8%),包括低心输出量综合征6例,肺动脉高压危象4例,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4例,室间隔残余分流(直径≥5 mm)者2例,二尖瓣重度反流1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3,95%CI 1.406~1.082)、肺动脉收缩压(OR=1.038,95%CI 1.012~1.070)、术前左侧房室瓣反流程度(OR=1.296,95%CI 1.193~1.387)和主动脉阻断时间(OR=1.172,95%CI 1.008~1.352)是围术期发生恶性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选择合理手术年龄、降低肺动脉压力、采用有效手术方法、保护房室瓣膜功能是提高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手术疗效的主要措施.

作者:马浩;王立新;薛炎;石海燕;徐东

来源:武警医学 2021 年 32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86 | 下载:36
作者:
马浩;王立新;薛炎;石海燕;徐东
来源:
武警医学 2021 年 32卷 5期
标签: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 外科疗效 危险因素
目的 总结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矫治手术特点,通过危险因素分析,探讨提高外科疗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2009-01至2018-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152例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手术的临床特点,根据围术期(手术后至出院期间)是否发生恶性事件分为两组,A组围术期发生恶性事件共18例,B组未发生围术期恶性事件共134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影响外科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152例围术期发生恶性事件18例(11.8%),包括低心输出量综合征6例,肺动脉高压危象4例,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4例,室间隔残余分流(直径≥5 mm)者2例,二尖瓣重度反流1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3,95%CI 1.406~1.082)、肺动脉收缩压(OR=1.038,95%CI 1.012~1.070)、术前左侧房室瓣反流程度(OR=1.296,95%CI 1.193~1.387)和主动脉阻断时间(OR=1.172,95%CI 1.008~1.352)是围术期发生恶性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选择合理手术年龄、降低肺动脉压力、采用有效手术方法、保护房室瓣膜功能是提高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手术疗效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