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80 | 下载21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后转为Stanford A型的原因、处理和预防.方法:2000年8月至2006年10月完成43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其中10例术后转变为Stanford A型,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43±11)岁;合并高血压者7例,另3例为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回顾分析发生的原因、治疗经过和结果.结果:支架型人工血管(简称支架)近端均锚定于主动脉弓部.A型夹层发生时间为:术中支架释放后2例,术后2 h 1例,1周2例,1个月3例,6个月1例,29个月1例.新发破口位置:7例位于支架近端的主动脉弓部,1例在支架近端裸支架头端与无名动脉开口接触部位,1例位于裸支架覆盖区域内,1例猝死未能行影像学检查.保守治疗3例,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7例.死亡3例,另7例随访3~42个月,CT血管造影显示胸腔段假腔完全血栓形成.结论:动脉壁薄弱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后转为Stanford A型的重要因素和基础,支架和腔内操作是致损伤的潜在因素.中转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是有效处理方法.注重病例选择和规范腔内操作有助于降低发生风险.

作者:董智慧;符伟国;王玉琦;郭大乔;徐欣;陈斌;蒋俊豪;杨珏;史振宇

来源: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 年 12卷 1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80 | 下载:21
作者:
董智慧;符伟国;王玉琦;郭大乔;徐欣;陈斌;蒋俊豪;杨珏;史振宇
来源: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 年 12卷 1期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诊断 腔内修复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后转为Stanford A型的原因、处理和预防.方法:2000年8月至2006年10月完成43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其中10例术后转变为Stanford A型,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43±11)岁;合并高血压者7例,另3例为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回顾分析发生的原因、治疗经过和结果.结果:支架型人工血管(简称支架)近端均锚定于主动脉弓部.A型夹层发生时间为:术中支架释放后2例,术后2 h 1例,1周2例,1个月3例,6个月1例,29个月1例.新发破口位置:7例位于支架近端的主动脉弓部,1例在支架近端裸支架头端与无名动脉开口接触部位,1例位于裸支架覆盖区域内,1例猝死未能行影像学检查.保守治疗3例,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7例.死亡3例,另7例随访3~42个月,CT血管造影显示胸腔段假腔完全血栓形成.结论:动脉壁薄弱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后转为Stanford A型的重要因素和基础,支架和腔内操作是致损伤的潜在因素.中转胸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是有效处理方法.注重病例选择和规范腔内操作有助于降低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