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51 | 下载20

[目的]通过对居民人口构成分析和死因回顾性调查,评价居民死因状况,探讨引起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和因素,为政府制定疾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个旧市2004-2005年居民人口构成、居民期望寿命、死亡率和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综合评价居民死因状况.[结果]个旧市居民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前十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心脏病、传染病、消化系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精神疾病.男性前十位死因占死亡总数的88.33%,女性前十住死因占死亡总数的88.19%.2005年个旧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4.38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71.33岁,女性期望寿命为77.64岁,均高于全省和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是循环系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呼吸系疾病.[结论]个旧市已步入老年型社会,期望寿命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居民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

作者:普毅;张跃辉;雷金

来源:卫生软科学 2014 年 28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51 | 下载:20
作者:
普毅;张跃辉;雷金
来源:
卫生软科学 2014 年 28卷 6期
标签:
居民 死亡率 死因构成 期望寿命
[目的]通过对居民人口构成分析和死因回顾性调查,评价居民死因状况,探讨引起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和因素,为政府制定疾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个旧市2004-2005年居民人口构成、居民期望寿命、死亡率和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综合评价居民死因状况.[结果]个旧市居民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居民前十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心脏病、传染病、消化系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精神疾病.男性前十位死因占死亡总数的88.33%,女性前十住死因占死亡总数的88.19%.2005年个旧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4.38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71.33岁,女性期望寿命为77.64岁,均高于全省和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影响居民期望寿命的主要疾病是循环系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及中毒、呼吸系疾病.[结论]个旧市已步入老年型社会,期望寿命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居民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