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09 | 下载4

目的:了解潍坊市坊子区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潍坊市坊子区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潍坊市坊子区2009-201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97/10万。2009-2013年发病率分别为10.03/10万、10.71/10万、10.74/10万、36.63/10万、24.50/10万;男性为28.92/10万,女性为12.93/10万;0~2岁为30.81/10万,3~9岁为125.74/10万,10~24岁为49.11/10万,25~55岁为1.43/10万。病例数最多的是峡山生态发展区98例,占总病例数的23.56%;凤凰、九龙街办均为92例,各占总病例数的22.12%。发病高峰期在每年的3-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其中,3-7月占63.70%,1月、12月占17.07%;学生占64.66%,幼托儿童占16.11%,散居儿童占12.26%,其他占6.92%;有临床合并症的病例占5.77%,合并脑膜炎者占5.29%;合并胰腺炎者占0.48%。结论潍坊市坊子区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逐年上升,今后应针对重点人群和高发季节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王军;邱德山;于海波;郭素美;宋燕平

来源: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4 年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09 | 下载:4
作者:
王军;邱德山;于海波;郭素美;宋燕平
来源: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4 年 4期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发病率 流行病学特征 Mumps Morbidity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目的:了解潍坊市坊子区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潍坊市坊子区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潍坊市坊子区2009-201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97/10万。2009-2013年发病率分别为10.03/10万、10.71/10万、10.74/10万、36.63/10万、24.50/10万;男性为28.92/10万,女性为12.93/10万;0~2岁为30.81/10万,3~9岁为125.74/10万,10~24岁为49.11/10万,25~55岁为1.43/10万。病例数最多的是峡山生态发展区98例,占总病例数的23.56%;凤凰、九龙街办均为92例,各占总病例数的22.12%。发病高峰期在每年的3-7月和12月至次年1月。其中,3-7月占63.70%,1月、12月占17.07%;学生占64.66%,幼托儿童占16.11%,散居儿童占12.26%,其他占6.92%;有临床合并症的病例占5.77%,合并脑膜炎者占5.29%;合并胰腺炎者占0.48%。结论潍坊市坊子区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逐年上升,今后应针对重点人群和高发季节进一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