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49 | 下载16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用于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的老年期大鼠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并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6周(60 mg/kg/天),制备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采用神经电生理(事件相关电位)检测,脑组织切片Bielschowsky改良法银染色、HE染色、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检测等方法比较模型鼠和正常对照鼠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鼠出现白内障改变及明显P300潜伏期延长、脑内AchE活性降低、海马神经元变性、固缩、坏死及神经纤维紊乱等变化.结论:双侧颈兔动脉永久性结扎加D-gal腹腔注射制备的大鼠模型模拟了人类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特点,可用于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期痴呆的形态、病理生理变化机制及防治措施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查运红;梅元武;黄敬

来源:微循环学杂志 2007 年 17卷 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49 | 下载:16
作者:
查运红;梅元武;黄敬
来源:
微循环学杂志 2007 年 17卷 3期
标签:
衰老 血管性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动物模型 混合性痴呆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用于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的老年期大鼠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并腹腔注射D-半乳糖(D-gal)6周(60 mg/kg/天),制备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采用神经电生理(事件相关电位)检测,脑组织切片Bielschowsky改良法银染色、HE染色、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检测等方法比较模型鼠和正常对照鼠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鼠出现白内障改变及明显P300潜伏期延长、脑内AchE活性降低、海马神经元变性、固缩、坏死及神经纤维紊乱等变化.结论:双侧颈兔动脉永久性结扎加D-gal腹腔注射制备的大鼠模型模拟了人类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特点,可用于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期痴呆的形态、病理生理变化机制及防治措施的基础与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