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114 | 下载0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固定导线行右心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需安置体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患者120例行RVOT间隔部起搏,根据心室是否依赖起搏分为心室起搏依赖组(48例)和心室起搏非依赖组(72例),记录两组术中、术后的各项参数及术后起搏导管的稳定性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及亚组分析显示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囊袋形成耗时、寻找头静脉耗时及心室起搏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非依赖组主动导线置入即刻起搏阈值及阻抗明显升高,15 min后可达到理想阈值.两组术后1、3个月随访,心室起搏参数与置入时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心室起搏依赖组在术后3d发生心房被动导线脱位1例,2组RVOT主动固定导线在术后3~12个月的随访中未见脱位.结论:不论心室起搏依赖或非依赖者,使用主动固定导线行RVOT间隔部起搏安全可行.

作者:林加锋;杨洋;季亢挺;唐疾飞;李继武;李岳春;杨鹏麟

来源: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0 年 40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114 | 下载:0
作者:
林加锋;杨洋;季亢挺;唐疾飞;李继武;李岳春;杨鹏麟
来源: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0 年 40卷 4期
标签:
右心室流出道 室间隔 主动导线 起搏 参数 并发症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固定导线行右心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需安置体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患者120例行RVOT间隔部起搏,根据心室是否依赖起搏分为心室起搏依赖组(48例)和心室起搏非依赖组(72例),记录两组术中、术后的各项参数及术后起搏导管的稳定性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及亚组分析显示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囊袋形成耗时、寻找头静脉耗时及心室起搏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非依赖组主动导线置入即刻起搏阈值及阻抗明显升高,15 min后可达到理想阈值.两组术后1、3个月随访,心室起搏参数与置入时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心室起搏依赖组在术后3d发生心房被动导线脱位1例,2组RVOT主动固定导线在术后3~12个月的随访中未见脱位.结论:不论心室起搏依赖或非依赖者,使用主动固定导线行RVOT间隔部起搏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