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54 | 下载520

目的 探讨加速器联合表面肌电图对特发性震颤(ET)与帕金森病(P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ET和PD患者资料,对2组患者进行震颤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震颤特点.结果 ET患者61例,其中男性27例(44.3%);年龄21~84 (58.8±15.8)岁,平均病程(8.8±8.2)年.PD患者49例,男性23例(46.9%);年龄44~84(64.3±9.0)岁.ET组以单波峰为主,72.1%患者负重后出现双波峰;PD组95.9%患者以谐波现象为主,均未见双波峰出现.震颤时相互拮抗的2组肌肉收缩模式,ET组以同步收缩为主,PD组同时存在同步收缩及交替收缩模式(P<0.05).ET组震颤波频率较PD组高(6.62±1.70vs.4.77±0.67,P<0.05),波峰的半宽值较大(0.95±0.30vs.0.82±0.21,P<0.05),而2组半宽功率无明显差异(x 2=49.2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双波峰、谐波现象、震颤部位、负重1 kg后震颤时峰频率在两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周围波与ET呈正相关,周围波的出现越倾向于诊断ET(P =0.003,OR=90.496);谐波现象与ET存在正相关,谐波现象的出现更倾向于诊断PD(P=0.014,OR=0.042).负重1 kg后震颤时峰频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震颤分析诊断ET最佳诊断界值5.445 Hz,灵敏度为77.0%,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7.0%,阴性预测值

作者:张乐;屈秋民;曹红梅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年 40卷 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54 | 下载:520
作者:
张乐;屈秋民;曹红梅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年 40卷 4期
标签:
特发性震颤 帕金森病 加速器 震颤分析 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加速器联合表面肌电图对特发性震颤(ET)与帕金森病(P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ET和PD患者资料,对2组患者进行震颤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震颤特点.结果 ET患者61例,其中男性27例(44.3%);年龄21~84 (58.8±15.8)岁,平均病程(8.8±8.2)年.PD患者49例,男性23例(46.9%);年龄44~84(64.3±9.0)岁.ET组以单波峰为主,72.1%患者负重后出现双波峰;PD组95.9%患者以谐波现象为主,均未见双波峰出现.震颤时相互拮抗的2组肌肉收缩模式,ET组以同步收缩为主,PD组同时存在同步收缩及交替收缩模式(P<0.05).ET组震颤波频率较PD组高(6.62±1.70vs.4.77±0.67,P<0.05),波峰的半宽值较大(0.95±0.30vs.0.82±0.21,P<0.05),而2组半宽功率无明显差异(x 2=49.2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双波峰、谐波现象、震颤部位、负重1 kg后震颤时峰频率在两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周围波与ET呈正相关,周围波的出现越倾向于诊断ET(P =0.003,OR=90.496);谐波现象与ET存在正相关,谐波现象的出现更倾向于诊断PD(P=0.014,OR=0.042).负重1 kg后震颤时峰频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震颤分析诊断ET最佳诊断界值5.445 Hz,灵敏度为77.0%,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为87.0%,阴性预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