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05 | 下载113

目的 总结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经验.方法 72例患者经内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并明确病变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后,择期选择单独直接圈套切除或EMR-L或EPMR或联合以上方法 切除痛变.病变标本固定、标注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EMR耗费时阃为15~70分钟,平均为(30±3.1)分钟.病理结果为:息肉、粘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黄斑瘤、Peutz-Jeghers综合征、低\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异位胰腺、LST,类癌、纤雏瘤.所有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的病理标本均未发现离切缘2mm内范围内存在癌变灶.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急性和1例延迟出血,相应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术后无穿孔或管腔狭窄出现.结论 EMR是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文武;蹇贻;陈曦;吴晓英

来源:西部医学 2010 年 22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05 | 下载:113
作者:
文武;蹇贻;陈曦;吴晓英
来源:
西部医学 2010 年 22卷 5期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消化道隆起型病变 治疗
目的 总结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的经验.方法 72例患者经内镜检查发现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并明确病变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后,择期选择单独直接圈套切除或EMR-L或EPMR或联合以上方法 切除痛变.病变标本固定、标注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EMR耗费时阃为15~70分钟,平均为(30±3.1)分钟.病理结果为:息肉、粘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黄斑瘤、Peutz-Jeghers综合征、低\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异位胰腺、LST,类癌、纤雏瘤.所有高级别上皮内或粘膜内瘤变的病理标本均未发现离切缘2mm内范围内存在癌变灶.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急性和1例延迟出血,相应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术后无穿孔或管腔狭窄出现.结论 EMR是治疗消化道隆起型病变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