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28 | 下载14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抗结核药、肝损害、肝损伤等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收集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抗结核药致肝损害患者1949例,其中男性1209例(62.03%),女性740例(37.97%);年龄14~89岁。原发疾病均为结核病,伴有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者305例(15.65%),伴有酗酒者202例(10.36%)。发病时间为用药后7~60 d。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乏力、皮疹、发热为主。实验室检查以肝功能指标异常为主。停药并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后,1770例(90.82%)治愈;170例(8.72%)好转;9例(0.46%)死亡。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率为10.58%,发生率较高,但除重度肝损害外大多愈后良好。抗结核治疗时,少年及老年人是高危人群,肝炎病毒感染及酗酒是危险因素,必须加强肝功能检测,早发现、早治疗,以便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吴玉华;武谦虎

来源:西北药学杂志 2015 年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28 | 下载:149
作者:
吴玉华;武谦虎
来源:
西北药学杂志 2015 年 6期
标签:
抗结核药 肝损害 药物不良反应 药源性疾病 文献分析 anti-TB drugs hepatic lesion adverse drug reaction drug induced disease document analysis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抗结核药、肝损害、肝损伤等词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收集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抗结核药致肝损害患者1949例,其中男性1209例(62.03%),女性740例(37.97%);年龄14~89岁。原发疾病均为结核病,伴有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者305例(15.65%),伴有酗酒者202例(10.36%)。发病时间为用药后7~60 d。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乏力、皮疹、发热为主。实验室检查以肝功能指标异常为主。停药并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后,1770例(90.82%)治愈;170例(8.72%)好转;9例(0.46%)死亡。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率为10.58%,发生率较高,但除重度肝损害外大多愈后良好。抗结核治疗时,少年及老年人是高危人群,肝炎病毒感染及酗酒是危险因素,必须加强肝功能检测,早发现、早治疗,以便有利于肝功能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