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以荒漠为对照,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9种人工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及4种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和碱性磷酸酶)的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地三大菌数量级均表现为细菌(106)>放线菌(105)>真菌(103);在0~40 cm垂直剖面内,细菌数在柠条、沙枣和沙棘林地中较多,两白杨林地中放线菌数量最多,真菌数在花棒和柠条林地中较多,微生物总数整体表现为灌木林地多于乔木林地;随土层加深各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均呈明显减少趋势.(2)在0~40 cm土层中,两白杨林地蔗糖酶活性最高,小美旱林地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高,沙棘和沙枣林地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垂直分异特征,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余几种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其中脲酶活性降幅最大.(3)4种土壤酶活性间整体正相关性较好,土壤放线菌数量与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可见,人工乔、灌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比荒漠地增加,酶活性增强,土壤生物学性质得到改善;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组成、数量、分布和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

作者:李亮;包耀贤;廖超英;赵志强;唐海滨

来源:西北植物学报 2010 年 30卷 5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0 | 下载:0
作者:
李亮;包耀贤;廖超英;赵志强;唐海滨
来源:
西北植物学报 2010 年 30卷 5期
标签: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 人工林
以荒漠为对照,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沙区9种人工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及4种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和碱性磷酸酶)的生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林地三大菌数量级均表现为细菌(106)>放线菌(105)>真菌(103);在0~40 cm垂直剖面内,细菌数在柠条、沙枣和沙棘林地中较多,两白杨林地中放线菌数量最多,真菌数在花棒和柠条林地中较多,微生物总数整体表现为灌木林地多于乔木林地;随土层加深各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均呈明显减少趋势.(2)在0~40 cm土层中,两白杨林地蔗糖酶活性最高,小美旱林地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高,沙棘和沙枣林地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土壤酶活性具有明显垂直分异特征,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余几种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其中脲酶活性降幅最大.(3)4种土壤酶活性间整体正相关性较好,土壤放线菌数量与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可见,人工乔、灌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比荒漠地增加,酶活性增强,土壤生物学性质得到改善;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组成、数量、分布和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