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98 | 下载80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多道睡眠图中睡眠参数改变的生物学特点和可能机制.方法:对35例抑郁症伴有失眠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多道睡眠图检查,并进行睡眠参数比较.结果:与对照组(12.45±3.17)min比较,抑郁症组睡眠潜伏期(26.84±5.31)min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4.452 8,P<0.0001),且抑郁症组的觉醒次数多(P<0.001)、实际睡眠时间少(P<0.05),睡眠效率低(P<0.000 1),浅睡(I,Ⅱ期睡眠)增多(P<0.001),而深睡(Ⅲ,Ⅳ期睡眠)减少(P<0.000 1),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延长、比例增加(P<0.0001),其潜伏期明显减少(P<0.0001).结论: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存在诸多多道睡眠图异常,并与症状相一致,提示该失眠的发生机制可能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一致.

作者:宿长军;刘煜;杨婷;李柱一;林宏

来源:中国临床康复 2004 年 8卷 2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98 | 下载:80
作者:
宿长军;刘煜;杨婷;李柱一;林宏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年 8卷 24期
标签:
抑郁症 多道睡眠描记术 入睡和睡眠障碍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多道睡眠图中睡眠参数改变的生物学特点和可能机制.方法:对35例抑郁症伴有失眠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多道睡眠图检查,并进行睡眠参数比较.结果:与对照组(12.45±3.17)min比较,抑郁症组睡眠潜伏期(26.84±5.31)min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4.452 8,P<0.0001),且抑郁症组的觉醒次数多(P<0.001)、实际睡眠时间少(P<0.05),睡眠效率低(P<0.000 1),浅睡(I,Ⅱ期睡眠)增多(P<0.001),而深睡(Ⅲ,Ⅳ期睡眠)减少(P<0.000 1),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延长、比例增加(P<0.0001),其潜伏期明显减少(P<0.0001).结论: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存在诸多多道睡眠图异常,并与症状相一致,提示该失眠的发生机制可能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