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16 | 下载40

背景:脑梗死发生后直接观察梗死区微血管灌注状态是评价治疗效果的最直接证据.目的:动态观察针刺后大鼠脑缺血区流质、流场的变化,定性、定量地分析软脑膜缺血区微血管的状态及其所伴随的血细胞的流速及流态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材料:实验于2000-05/09在解放军总医院微循环研究室完成.选用健康雌性2月龄Wistar大鼠120只,单纯随机分为针刺组36只,模型组36只,假手术组36只,正常组12只.前3组又按拟观察时段的要求分3,6,24 h组,每组12只.方法:针刺组、模型组动物经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用开颅热凝阻断法行大脑中动脉阻塞术.假手术组经麻醉,开颅等手术过程,但不阻断大脑中动脉.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针刺组于大脑中动脉阻塞术60min后,在人中、内关穴区施加针法:先刺双侧内关,接电针仪,疏密波、频率4~10 Hz,强度0.4 V,持续刺激5 min.继续针刺人中,施雀啄手法强刺激10下.假手术组、模型组动物经抓取、固定过程,但不针刺.采用血管内皮细胞荧光染色及白细胞荧光示踪法,结合显微录像系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动态定量地观察了针刺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后3,6,24h软脑膜微血管形态、密度、血流速度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段软脑膜微血管的形态、密度、血流

作者:关玲;石现;杜元灏

来源:中国临床康复 2005 年 9卷 2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16 | 下载:40
作者:
关玲;石现;杜元灏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年 9卷 29期
标签:
脑梗塞/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 脑血管循环
背景:脑梗死发生后直接观察梗死区微血管灌注状态是评价治疗效果的最直接证据.目的:动态观察针刺后大鼠脑缺血区流质、流场的变化,定性、定量地分析软脑膜缺血区微血管的状态及其所伴随的血细胞的流速及流态变化.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材料:实验于2000-05/09在解放军总医院微循环研究室完成.选用健康雌性2月龄Wistar大鼠120只,单纯随机分为针刺组36只,模型组36只,假手术组36只,正常组12只.前3组又按拟观察时段的要求分3,6,24 h组,每组12只.方法:针刺组、模型组动物经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用开颅热凝阻断法行大脑中动脉阻塞术.假手术组经麻醉,开颅等手术过程,但不阻断大脑中动脉.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针刺组于大脑中动脉阻塞术60min后,在人中、内关穴区施加针法:先刺双侧内关,接电针仪,疏密波、频率4~10 Hz,强度0.4 V,持续刺激5 min.继续针刺人中,施雀啄手法强刺激10下.假手术组、模型组动物经抓取、固定过程,但不针刺.采用血管内皮细胞荧光染色及白细胞荧光示踪法,结合显微录像系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动态定量地观察了针刺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后3,6,24h软脑膜微血管形态、密度、血流速度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从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各组大鼠不同时段软脑膜微血管的形态、密度、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