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33 | 下载0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4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只,行椎板切除及脊髓打击术(在大鼠硬膜表面垫一弯曲度与脊髓表面一致的塑料垫片,用直径24mm、质量10 g的圆柱状金属棒在细玻璃管的引导下从25 cm高处垂直落下,打击垫片致T8脊髓急性挫伤.损伤后3次/d人工膀胱排尿,直至形成反射性膀胱).对照组8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脊髓细胞浆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的表达变化情况.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阳性细胞在Leicaquantitation 570图像分析系统上自动计数.结果:纳入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脊髓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表达较弱,分别为(16±2.5,28.6±6.2),在毛细血管和室管膜细胞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着色较弱,这些结果在后续的观察时间点保持不变.②脊髓损伤8 h和2 d后,实验组和正常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显色细胞均数及其受体阳性细胞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实验组在脊髓损伤后8 d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达到高峰,分别为(290.7±7.3,370.8±9.2),随后逐

作者:任宪盛;杨有庚;徐莘香

来源:中国临床康复 2005 年 9卷 3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33 | 下载:0
作者:
任宪盛;杨有庚;徐莘香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年 9卷 33期
标签:
脊髓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大鼠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4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将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只,行椎板切除及脊髓打击术(在大鼠硬膜表面垫一弯曲度与脊髓表面一致的塑料垫片,用直径24mm、质量10 g的圆柱状金属棒在细玻璃管的引导下从25 cm高处垂直落下,打击垫片致T8脊髓急性挫伤.损伤后3次/d人工膀胱排尿,直至形成反射性膀胱).对照组8只大鼠,仅行椎板切除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脊髓细胞浆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的表达变化情况.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阳性细胞在Leicaquantitation 570图像分析系统上自动计数.结果:纳入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脊髓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表达较弱,分别为(16±2.5,28.6±6.2),在毛细血管和室管膜细胞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着色较弱,这些结果在后续的观察时间点保持不变.②脊髓损伤8 h和2 d后,实验组和正常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显色细胞均数及其受体阳性细胞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实验组在脊髓损伤后8 d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表达达到高峰,分别为(290.7±7.3,370.8±9.2),随后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