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7 | 下载20

目的:探讨对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能性及其效果.方法:于2004-10/12选择主动到某大学心理中心求助的自述想自杀的学生2例作为观察指标.例1,女性,大学一年级学生,因害怕回家、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不理想欲自杀,抑郁症状自评量表测试分值29,为有抑郁症状;例2,男性,大学三年级学生,因自己性取向发生问题想自杀,症状自评量表测试分值31,为有抑郁症状.②分别采用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的方法,对这2例大学生进行干预.将例1放在10人的小组里,采用团体咨询方式进行心理干预,1次/周,分4个阶段训练,即观察行为预演示范阶段、认知的重建阶段、自我表达训练阶段和自我价值探索阶段,时间1个月.例2采用个体咨询,1次/周,共3次.以其行为表现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从运动、认知、情感和生理4个层面进行观察分析,在咨询过程中按照假设-评估-判断-命名的思维模式进行分析.③抑郁症状自评量表有20道题组成,分别调查20项症状,以总分为统计指标,总分≤15分为无抑郁症状,16~19分为可能有抑郁症状,≥20分为肯定有抑郁症状.结果:经过干预,例1不再想自杀,愿意回家,能接纳男性,人际关系改善,抑郁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由干预前的29降低为15;例2不再绝望,焦虑、紧张情绪改善,不再过分关注自身的性取向,认同自己更重要的是社会

作者:郑爱明;季伟华

来源:中国临床康复 2005 年 9卷 40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7 | 下载:20
作者:
郑爱明;季伟华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年 9卷 40期
标签:
心理疗法 自杀 学生 危机干预
目的:探讨对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进行心理干预的可能性及其效果.方法:于2004-10/12选择主动到某大学心理中心求助的自述想自杀的学生2例作为观察指标.例1,女性,大学一年级学生,因害怕回家、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不理想欲自杀,抑郁症状自评量表测试分值29,为有抑郁症状;例2,男性,大学三年级学生,因自己性取向发生问题想自杀,症状自评量表测试分值31,为有抑郁症状.②分别采用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的方法,对这2例大学生进行干预.将例1放在10人的小组里,采用团体咨询方式进行心理干预,1次/周,分4个阶段训练,即观察行为预演示范阶段、认知的重建阶段、自我表达训练阶段和自我价值探索阶段,时间1个月.例2采用个体咨询,1次/周,共3次.以其行为表现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从运动、认知、情感和生理4个层面进行观察分析,在咨询过程中按照假设-评估-判断-命名的思维模式进行分析.③抑郁症状自评量表有20道题组成,分别调查20项症状,以总分为统计指标,总分≤15分为无抑郁症状,16~19分为可能有抑郁症状,≥20分为肯定有抑郁症状.结果:经过干预,例1不再想自杀,愿意回家,能接纳男性,人际关系改善,抑郁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由干预前的29降低为15;例2不再绝望,焦虑、紧张情绪改善,不再过分关注自身的性取向,认同自己更重要的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