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95 | 下载12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胶原膜复合后的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对修复下颌骨缺损引导骨再生愈合过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6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胶原膜复合物:将6 mg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溶于尿素溶液,将胶原膜浸于其中,用蒸馏水透析48 h,制备复合膜12等份,每份约含骨形态发生蛋白0.75 mg,经环氧乙烷消毒备用.②建立兔双侧下颌骨缺损模型:取兔12只,采用Stryker-TPS微型骨科动力系统于双侧下颌骨体部下缘各造成1.5 cm×1.0 cm的骨缺损.一侧缺损处覆盖1.4 cm×1.4 cm复合骨生长刺激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为实验组,另一侧未放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为空白对照组.③于1,4,12,24周处死动物,进行标本X射线、组织学观察,并采用半自动图像数字化分析仪测量标本骨密度,比较两组缺损周围骨质形成的情况.结果:①两组标本组织学观察:4周时实验组缺损边缘与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之间隙可见大量新生骨,而空白对照组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仅见少量新生骨.12周时两者缺损边缘侧已无明显区别,实验组几乎未见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残留,空白对照组近中心部新生骨仍明显少于实验组.②两组骨密度测量结果:4周实

作者:袁继龙;柳大烈;吴景泉;袁强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年 11卷 6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95 | 下载:12
作者:
袁继龙;柳大烈;吴景泉;袁强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年 11卷 6期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引导组织再生 下颌骨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胶原膜复合后的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对修复下颌骨缺损引导骨再生愈合过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6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胶原膜复合物:将6 mg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溶于尿素溶液,将胶原膜浸于其中,用蒸馏水透析48 h,制备复合膜12等份,每份约含骨形态发生蛋白0.75 mg,经环氧乙烷消毒备用.②建立兔双侧下颌骨缺损模型:取兔12只,采用Stryker-TPS微型骨科动力系统于双侧下颌骨体部下缘各造成1.5 cm×1.0 cm的骨缺损.一侧缺损处覆盖1.4 cm×1.4 cm复合骨生长刺激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为实验组,另一侧未放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为空白对照组.③于1,4,12,24周处死动物,进行标本X射线、组织学观察,并采用半自动图像数字化分析仪测量标本骨密度,比较两组缺损周围骨质形成的情况.结果:①两组标本组织学观察:4周时实验组缺损边缘与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之间隙可见大量新生骨,而空白对照组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仅见少量新生骨.12周时两者缺损边缘侧已无明显区别,实验组几乎未见生物可吸收性促骨生成膜残留,空白对照组近中心部新生骨仍明显少于实验组.②两组骨密度测量结果:4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