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52 | 下载17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初步评价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非锥体束的扩散特征.方法:于2004-10/2006-10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16例,为病例组.纳入标准:①符合EI Escorial诊断标准诊断和分型.②为散发性病例.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病史.②服用神经系统活性药物史.③颅脑和颈髓MRI扫描显示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同期选择与病例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两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行轴位扩散张量成像扫描,选取左右侧非锥体束走行区各5个感兴趣区(中央后回皮质下白质、额叶白质、胼胝体压部、膝部、丘脑)测量各向异性分数和平均扩散系数.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完成实验,图像质量符合实验要求,未见明显变形.双侧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和平均扩散系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故左右侧合并取均值分析.在中央后回皮质下白质、额叶白质、胼胝体压部、膝部、丘脑非锥体束走行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组和对照组均以胼胝体压部的各向异性程度最高(分别为0.825±0.021,0.833±0.023),两组间各向异性分数和平均扩散系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病程早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非锥体束损害征象不明显,随访研究

作者:刘涛;陈峰;卢祖能;甘万崇;李建军;许晋川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年 11卷 22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52 | 下载:17
作者:
刘涛;陈峰;卢祖能;甘万崇;李建军;许晋川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年 11卷 22期
标签: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扩散张量 非锥体束 磁共振成像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初步评价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非锥体束的扩散特征.方法:于2004-10/2006-10选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16例,为病例组.纳入标准:①符合EI Escorial诊断标准诊断和分型.②为散发性病例.③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病史.②服用神经系统活性药物史.③颅脑和颈髓MRI扫描显示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同期选择与病例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两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行轴位扩散张量成像扫描,选取左右侧非锥体束走行区各5个感兴趣区(中央后回皮质下白质、额叶白质、胼胝体压部、膝部、丘脑)测量各向异性分数和平均扩散系数.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完成实验,图像质量符合实验要求,未见明显变形.双侧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和平均扩散系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故左右侧合并取均值分析.在中央后回皮质下白质、额叶白质、胼胝体压部、膝部、丘脑非锥体束走行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组和对照组均以胼胝体压部的各向异性程度最高(分别为0.825±0.021,0.833±0.023),两组间各向异性分数和平均扩散系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病程早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非锥体束损害征象不明显,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