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09 | 下载46

背景:已知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中起蘑要作用.目的:以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观察颅内分叉部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三维数值模拟试验,于2008-07 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血管内治疗实验室进行.对象选择2008-0410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住院患者2例.病例1,女,37岁,血管造影示左侧前交通动脉瘤(共面的分叉部动脉瘤),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不显影.病例2,女,61岁,血管造影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不共面的分叉部动脉瘤).方法:利用临床三维血管造影图像建立动脉瘤数值模型,并在GE公司的专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调整重建后的血管图像,并对其进行重新切片.然后运行Matlab 7.0软件及自写程序,逐渐生成动脉瘤的STL文件.导入网格生成软件,生成动脉增的三维网格.定义边界条件及提取血压波后,应用Fluent软件进行动脉瘤数值模拟.主要观察指标:动脉瘤流入道、流出道、瘤顶部的血流速度、动压及壁向切应力.结果:两个分义部动脉瘤流入道的血流速度、动压及壁面切应力均最高,瘤顶部最低,与流出道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共面的分叉部动脉瘤瘤顶部的动压较高,平均动压为(62.385 3±35.076 5)Pa;不共面的分义部动脉瘤瘤顶部壁面切应力较低,平均壁面切应力为(0.220 7

作者:穆士卿;杨新健;张莹;罗斌;吕明;吴中学;李海云;王盛章;丁光宏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年 12卷 44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09 | 下载:46
作者:
穆士卿;杨新健;张莹;罗斌;吕明;吴中学;李海云;王盛章;丁光宏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年 12卷 44期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计算流体力学 三维数值模拟
背景:已知血流动力学因素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和破裂中起蘑要作用.目的:以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观察颅内分叉部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三维数值模拟试验,于2008-07 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血管内治疗实验室进行.对象选择2008-0410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住院患者2例.病例1,女,37岁,血管造影示左侧前交通动脉瘤(共面的分叉部动脉瘤),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不显影.病例2,女,61岁,血管造影示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不共面的分叉部动脉瘤).方法:利用临床三维血管造影图像建立动脉瘤数值模型,并在GE公司的专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调整重建后的血管图像,并对其进行重新切片.然后运行Matlab 7.0软件及自写程序,逐渐生成动脉瘤的STL文件.导入网格生成软件,生成动脉增的三维网格.定义边界条件及提取血压波后,应用Fluent软件进行动脉瘤数值模拟.主要观察指标:动脉瘤流入道、流出道、瘤顶部的血流速度、动压及壁向切应力.结果:两个分义部动脉瘤流入道的血流速度、动压及壁面切应力均最高,瘤顶部最低,与流出道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共面的分叉部动脉瘤瘤顶部的动压较高,平均动压为(62.385 3±35.076 5)Pa;不共面的分义部动脉瘤瘤顶部壁面切应力较低,平均壁面切应力为(0.22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