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61 | 下载8

背景:聚乳酸由于其疏水性以及在降解过程中的酸致效应,使其在应用中受到限制.通过静电组装技术在聚乳酸表面引入海藻酸钠,壳聚糖,可望克服上述缺点和不足.目的:观察聚乳酸/海藻酸钠,壳聚糖可降解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7-09/2008-06在武汉理工大学生物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采用1,6-乙二胺对聚乳酸表面进行胺解反应.形成胺化层,在其表面引入带正电的自由氨基,由静电作用依次组装上聚阴离子海藻酸钠和聚阳离子壳聚糖,获得聚乳酸,海藻酸钠,壳聚糖多层复合材料.方法:将制各好的组装层数为5,10,15,20双层聚乳酸/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材料置于37℃恒温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进行体外降解实验.主要观察指标:定期测定并记录不同组装层数复合材料的pH值变化、失重及相对分子质量变化,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降解的形貌变化.结果:聚乳酸/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材料降解的pH值基本稳定在7.0左右;通过控制组装层数(5-15层)可有效调节材料降解过程中的pH值,pH值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加.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降解7周后,材料已明显降解.结论:聚乳酸/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

作者:游永宁;宁华宇;徐海星;闫玉华;李世普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年 12卷 4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61 | 下载:8
作者:
游永宁;宁华宇;徐海星;闫玉华;李世普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年 12卷 49期
标签:
自组装 聚乳酸 海藻酸钠 壳聚糖 体外降解
背景:聚乳酸由于其疏水性以及在降解过程中的酸致效应,使其在应用中受到限制.通过静电组装技术在聚乳酸表面引入海藻酸钠,壳聚糖,可望克服上述缺点和不足.目的:观察聚乳酸/海藻酸钠,壳聚糖可降解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7-09/2008-06在武汉理工大学生物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采用1,6-乙二胺对聚乳酸表面进行胺解反应.形成胺化层,在其表面引入带正电的自由氨基,由静电作用依次组装上聚阴离子海藻酸钠和聚阳离子壳聚糖,获得聚乳酸,海藻酸钠,壳聚糖多层复合材料.方法:将制各好的组装层数为5,10,15,20双层聚乳酸/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材料置于37℃恒温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进行体外降解实验.主要观察指标:定期测定并记录不同组装层数复合材料的pH值变化、失重及相对分子质量变化,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降解的形貌变化.结果:聚乳酸/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材料降解的pH值基本稳定在7.0左右;通过控制组装层数(5-15层)可有效调节材料降解过程中的pH值,pH值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加.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降解7周后,材料已明显降解.结论:聚乳酸/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