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401 | 下载242

背景:适宜方向、角度的牵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选择性血管造影被公认为是确定血管疾病的"金标准",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虽为无创性检查,却存在检查时间较长、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具有一定侵袭性等不足.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和经颅多普勒加转颈试验,对不同牵引方向和牵引角度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参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40例,根据解剖学角度按病变部位(上颈段病变、下颈段病变、混合型)和牵引方式、角度(坐位前倾分1°~10°、11°~20°、21°~30°组,坐位后伸1°~10°、11°~20.、21°~30°组,坐位中立位组)分组,以局部按摩为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加转颈试验检测治疗前后椎动脉最窄部位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通过经颅多普勒加转颈试验测量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根据解剖部位确立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根据病变部位划分为上颈段(C1~C3)、下颈段(C4~C6)和混合型,这从椎骨形态和力学角度等方面为临床牵引治疗提供了指导.②确定了最佳牵引角度.即上颈段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后伸11°~20°牵引疗效较好,下颈段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作者:王琳;孙月芳;陈宪福;刘敏;宋军学;李幼琼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年 14卷 17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401 | 下载:242
作者:
王琳;孙月芳;陈宪福;刘敏;宋军学;李幼琼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年 14卷 17期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 椎动脉型颈椎病 牵引 数字化医学
背景:适宜方向、角度的牵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选择性血管造影被公认为是确定血管疾病的"金标准",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虽为无创性检查,却存在检查时间较长、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具有一定侵袭性等不足.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和经颅多普勒加转颈试验,对不同牵引方向和牵引角度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参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40例,根据解剖学角度按病变部位(上颈段病变、下颈段病变、混合型)和牵引方式、角度(坐位前倾分1°~10°、11°~20°、21°~30°组,坐位后伸1°~10°、11°~20.、21°~30°组,坐位中立位组)分组,以局部按摩为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加转颈试验检测治疗前后椎动脉最窄部位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通过经颅多普勒加转颈试验测量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根据解剖部位确立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根据病变部位划分为上颈段(C1~C3)、下颈段(C4~C6)和混合型,这从椎骨形态和力学角度等方面为临床牵引治疗提供了指导.②确定了最佳牵引角度.即上颈段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后伸11°~20°牵引疗效较好,下颈段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