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265 | 下载67

背景:有研究表明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以通过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进行处理,但尚无明确的解剖学研究对此入路进行深入的评估和分析。<br>  目的:评估膝关节后外侧倒“L”形径路在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br>  方法:新鲜冰冻成人尸体8具,双膝16侧。均行后外侧倒“L”形径路解剖。解剖中观察显露范围,并测量重要解剖结构参数。<br>  结果与结论:该径路可以充分暴露平台后外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等。作者团队在操作上对上胫腓关节、腓骨头及膝关节后外侧角结构无明显干扰。腓总神经在切口内暴露长度平均为56.48 mm,与腓骨轴成平均14.7°倾斜。其绕腓骨颈处距腓骨头尖平均为31.26 mm,距关节线的平均为42.18 mm。骨间膜裂孔距关节面距离平均为48.78 mm。腓动脉自胫后动脉发出点距关节面平均为76.46 mm。结果证实,经解剖学证实后外侧倒“L”形径路能够满足后外侧骨折解剖复位支撑固定的需要,通过改良皮肤切口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对腓总神经暴露。由于有腘动脉分支胫前动脉穿越骨间膜裂孔及腓动脉自胫后动脉分出,径路向远侧深部剥离时需小心进行,放置支撑钢板时可能穿越血管下方,有一定风险。

作者:宋春健;孙辉;杨光;施慧鹏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年 53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265 | 下载:67
作者:
宋春健;孙辉;杨光;施慧鹏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年 53期
标签:
骨科植入物 关节植入物 骨关节生物力学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后外侧 径路 解剖学 腘窝 神经 动脉 安全性 有效性
背景:有研究表明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以通过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进行处理,但尚无明确的解剖学研究对此入路进行深入的评估和分析。<br>  目的:评估膝关节后外侧倒“L”形径路在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br>  方法:新鲜冰冻成人尸体8具,双膝16侧。均行后外侧倒“L”形径路解剖。解剖中观察显露范围,并测量重要解剖结构参数。<br>  结果与结论:该径路可以充分暴露平台后外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等。作者团队在操作上对上胫腓关节、腓骨头及膝关节后外侧角结构无明显干扰。腓总神经在切口内暴露长度平均为56.48 mm,与腓骨轴成平均14.7°倾斜。其绕腓骨颈处距腓骨头尖平均为31.26 mm,距关节线的平均为42.18 mm。骨间膜裂孔距关节面距离平均为48.78 mm。腓动脉自胫后动脉发出点距关节面平均为76.46 mm。结果证实,经解剖学证实后外侧倒“L”形径路能够满足后外侧骨折解剖复位支撑固定的需要,通过改良皮肤切口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对腓总神经暴露。由于有腘动脉分支胫前动脉穿越骨间膜裂孔及腓动脉自胫后动脉分出,径路向远侧深部剥离时需小心进行,放置支撑钢板时可能穿越血管下方,有一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