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账号已在其他设备登录,您当前账号已强迫下线,
如非您本人操作,建议您在会员中心进行密码修改

确定
收藏 | 浏览300 | 下载102

背景: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过度的负重运动是导致腰椎退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负重对于正常人腰椎在体运动模式的影响仍不明了。目的:探索负重状态下正常人屈伸活动时下腰椎椎体间旋转中心的位置变化特点及规律。方法:招募无腰椎疾患的健康志愿者14例,年龄(25±5)岁。采用双X射线透视影像系统和螺旋CT检查相结合技术,在计算机软件辅助下,从薄层CT扫描获取腰椎L4-5、L5-S1节段三维重建模型,匹配到双X射线透视影像系统捕获的前屈、中立和后伸时腰椎双斜位X射线透视图像上,重现生理载荷及负重状态下腰椎椎体间三维运动状态。在L4-S1相邻椎体上建立三维坐标系,从而获得腰椎椎体间在前屈、后伸及整体屈伸运动中的旋转中心点。结果与结论:(1)生理载荷下:正常人L4-5节段整体屈伸运动的旋转中心点位于椎体中轴前方约1.0 mm处,L5-S1节段整体屈伸运动的旋转中心点位于椎体中轴前方约0.7 mm处。(2)负重后:两节段屈伸运动的旋转中心点仅向后方轻微移动约0.5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分别计算对比前屈后伸两部分旋转中心点的位置及其移动范围:负重10 kg后L4-5、L5-S1节段旋转中心点的移动范围较无负重时明显增大(P <0.05),且负重后L5-S1节段前屈部分的旋转中心点位置较无负重时明显向椎体前方

作者:刘佳男;夏群;苗军;李宏达;魏冬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年 20卷 9期

知识库介绍

临床诊疗知识库该平台旨在解决临床医护人员在学习、工作中对医学信息的需求,方便快速、便捷的获取实用的医学信息,辅助临床决策参考。该库包含疾病、药品、检查、指南规范、病例文献及循证文献等多种丰富权威的临床资源。

详细介绍
热门关注
免责声明:本知识库提供的有关内容等信息仅供学习参考,不代替医生的诊断和医嘱。

收藏
| 浏览:300 | 下载:102
作者:
刘佳男;夏群;苗军;李宏达;魏冬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年 20卷 9期
标签: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负重 健康成人 腰椎 三维重建模型 透视 在体运动 屈伸活动 生理载荷 旋转中心 瞬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背景: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过度的负重运动是导致腰椎退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负重对于正常人腰椎在体运动模式的影响仍不明了。目的:探索负重状态下正常人屈伸活动时下腰椎椎体间旋转中心的位置变化特点及规律。方法:招募无腰椎疾患的健康志愿者14例,年龄(25±5)岁。采用双X射线透视影像系统和螺旋CT检查相结合技术,在计算机软件辅助下,从薄层CT扫描获取腰椎L4-5、L5-S1节段三维重建模型,匹配到双X射线透视影像系统捕获的前屈、中立和后伸时腰椎双斜位X射线透视图像上,重现生理载荷及负重状态下腰椎椎体间三维运动状态。在L4-S1相邻椎体上建立三维坐标系,从而获得腰椎椎体间在前屈、后伸及整体屈伸运动中的旋转中心点。结果与结论:(1)生理载荷下:正常人L4-5节段整体屈伸运动的旋转中心点位于椎体中轴前方约1.0 mm处,L5-S1节段整体屈伸运动的旋转中心点位于椎体中轴前方约0.7 mm处。(2)负重后:两节段屈伸运动的旋转中心点仅向后方轻微移动约0.5 mm,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分别计算对比前屈后伸两部分旋转中心点的位置及其移动范围:负重10 kg后L4-5、L5-S1节段旋转中心点的移动范围较无负重时明显增大(P <0.05),且负重后L5-S1节段前屈部分的旋转中心点位置较无负重时明显向椎体前方